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730字。

  2022年中考适应性检测(一)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热词一??冬奥会】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小题。(共5分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的时光轮转,到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的惜别怀远□从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中国民乐交响曲的悠扬宛转,到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留声机”的记忆流转……贯穿“两个奥运”的“中国式浪漫”如同一场盛大的筵席,让人回味无穷。饱含中国文化特色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让“冰雪”元素与敦厚可爱、“瑞雪兆丰年”等美好寓意深度契合,总能让人心生欢喜。“中国红”与“冰雪白”交织的冬奥场馆,以及剪纸艺术的服饰,也让中国美学在世界舞台展现得淋漓尽zhì______。这种浪漫,中国人只xū______一看,便能心领神会:世界细细品味,便能被深深触动。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2分)
  筵席( ) 冰墩墩( ) 淋漓尽zhì________ 只xū______一看
  (2)请在田字格内为语段□中补充正确的标点符号。(1分)
  (3)下面两图为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请根据会徽和设计说明,分析它们在设计构图上主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各一点,每点25字以内)。(2分)
  冬奥会会微设计说明:主体会徽图形以汉字“冬”为灵感,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会徽印章“BELJING2022”也汲取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
  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说明:会徽图形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袁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词二??航天人】
  2.科学工匠倾心打造“火星蝴蝶”,中国航天事业再次实现里程碑式发展。请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
  (1)—(4)小题。(8分)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兄弟”组成。5月15日,随着“天问一号”成功实施
  两器分离,一路披荆斩棘、同甘共苦的“兄弟俩”,依依惜别,各奔东西、各担使命。
  3小时后,着陆巡视器成功穿越火星大气,在火星表面实现软着陆,开启“脚踏实地”的探测之旅。
  而环绕器则点火上升再次进入环火轨道,也开启了自己在“太空职场”的新征程,从原先的“星际飞行器”变成着陆器与地球之间“中继通信卫星”,但是继续进行环火探测。
  (1)小小同学是一个怀揣科技梦想的少年,他看到这则消息后,拟了三个标题,但他犹豫不决,不知道选哪个更好。请你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2分)
  A.“天问一号”成功“落火” B.“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啦
  C.多国祝贺“天问一号”成功着陆
  (2)小小同学对第三段“脚踏实地”一词很是赞赏。请赏析它的妙处。(2分)
  例:它一语双关,一是指_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_。
  (3)消息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帮小小同学修改。(2分)
  病因:__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
  (4)小小同学还为这则消息配了-一幅图。请你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它的主要信息(请使用打比方的
  方法介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虎年春节,在举国欢庆、万家团圆之际,三位航天员却正在浩瀚太空“出差”,他们在天和核心舱内贴福字、写春联、挂灯笼,将“天宫”装扮得年味满满。舱内正中间挂着“国泰民安”横批。两名航天员手举上下联向祖国人民恭贺新春。请你根据对联内容及成语释义,选出这幅对联下联的内容。(2分)
  上联:筑梦飞天同守岁 下联:( )
  A.舞动春风虎添翼 B.龙骧虎步共迎春
  C.守岁神州星佐酒 D.虎啸九霄国魂壮
  【注】龙骧(xiāng)虎步:龙:高大的马,古称八尺以上的马为龙:骧:马高扬着头的样子。意思是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概威武雄壮。
  【热词三??中国风】
  冬奥会与“中国风”喜相逢,我们青年的文化自信正在被点燃。对中国传统文化,你了解多少?
  4.文化常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如“子瞻”“子美”“青莲居士”“六一居士”分别指苏轼、杜甫、李白、欧阳修。
  B.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