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1810字。
江西省九江市2022年第三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表达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言不尽意、立象尽意的观念作用下,中国古代形成了一种朦陇雅致、含蓄隽永的美学风格和“隐、遮”的美学特征。据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关于境界的艺术表现的意境理论-“隔”
含蓄,不是一眼见底,也不是晦涩难懂、完全“隔断”,而是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言含蓄朦陇,形象感性,韵味无穷,犹如绣幄香风、纱窗烟雨、雾中花草,这便是“隔”。冯友兰先生说,“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照中国传统,好诗'言有尽意无穷’”,所以赛智的读者能品味出诗外之意,也能读出书中的“行间”之旨。
姜白石云:“词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读者要通过作者的引导和自身的经验来品读言辞的内外之旨。正如他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这是忧世而非忧生,咏物而非抒怀,凄恻郁结而非清新。是要求读者从玫瑰的花刺中嗅出情节的芬芳,而不是像“红杏枝头春意闹”那样“豁人耳目”;是要求读者投入更蕴藉的丰富的想象与揣摩,而不是直接的感官能动感受。
朦陇雅致、含蓄蕴藉之所以被古人推为诗艺极致,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周礼》的委婉性、《诗经》的“赋比兴”、先秦的“隐语”和“主文而谲谏”等诗学理论都对中国式的艺术品格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古典诗歌。中国艺术重象征和表现,而不是模仿和再现。诗歌的情思萦绕,园林的曲径通幽、回环往复,艺术的含蓄隽永等无一不体现《周易》的“立象以尽意”,正是这些造就了中国诗歌之“隔”。
诗贵含蓄,但亦如隔雾观花,故此应把握好“隔”的度。严羽《沧浪诗话》云:“语忌直,意忌露,脉忌浅。”这是我们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简言之,就是要含蓄委婉地表达,借助于诗歌的意象,传味外之旨。或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或适当用典,巧妙用喻,意脉蕴藉,语言简洁凝练。诗意含蓄而不晦涩,朦陇而不模糊,做到既“含蓄悠长,耐人寻味”,又“言辞简约,直指其义”,如此才把握到“隔”之度。把握好“隔”之度,自然就能使读者产生深違的联想,品味到“隔”之美。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历久弥新,百读不厌,其奥秘之一就在于其含蓄和朦胧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东西。”含蓄蕴藉、朦陇悠远是诗歌的重要审美品质,它们赋予了诗歌蕴藉深厚、情味隽永、余韵无穷、包容宏富的内在审美特性和空灵超脱、变幻多姿、以少胜多、灵动秀美的外在美。“言不尽意”,读者由诗之“隔”去品味诗中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味,借助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去感受作者真切的情感和诗歌的美妙,这才是“隔”的真谛。
(摘编自孙凤华《浅析古典诗歌“隔”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歌的“隔”“隐、遮”以及“朦陇、含蓄”没有本质的不同,都受同一观念影响。
B.好诗有诗外之意、“行间”之旨,诚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一切中国艺术都应富有暗示性。
C.中国诗歌的“隔”源于影响深远的先秦诗学理论,因而朦陇雅致,含蓄蕴藉,备受推崇。
D.把握好“隔”之度,使读者品味到“隔”之美,这是中国古典诗歌历久弥新的奥秘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使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诗歌理论“隔”的含义。
B.第三段例举诗句,阐述了品读诗歌语言的内、外之意要用想象与揣摩。
C.第五段引用严羽的话,为诗歌创作中如何把握“隔”之度提供理论依据。
D.全文围绕诗歌的“隔”层层递进,引用诗学理论增加了权威性和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来江水绿如蓝”“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之类诗句,均可以根据“隔”的理论品味出蕴藉之美。
B.古典诗歌要把握“隔”之度的美学原则,就要借助诗歌的意象委婉表达,或者多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
C.古典诗歌所具有的“隔”的审美品质,可以赋予诗歌情味隽永、包容宏富的审美特性和诸多的外在美。
D.无论意蕴还是直接显现的形象,要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美妙,都需要把握
“隔”的真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花9.9元抢购一份“太阳神鸟”,19.9元拥有一只“东汉陶狗”,29.9元坐享一辆“秦陵彩绘铜车马•一号车”……想足不出户就拥有一件博物馆镇馆之宝吗?数字藏品破圈出道,少喝一杯咖啡,你就能轻松实现收藏梦。不同于实物文创产品,消费者通过较便宜价格及更及时便捷的通道,在线上就可以实现文创产品的购买、观赏和永久收藏。
通过区块链技术,NFT赋予了虚拟物品独一无二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