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40字。
古诗阅读专题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三)(8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西江月
(北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①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②。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②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阅读上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1)第二首词中“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2)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请分析其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
【15题答案】
【答案】(1)①“弥弥”“隐隐”使用叠词,具有音韵美、节奏感;②对仗(对偶)工整,“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富于音韵美;③侧面烘托(或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或借月夜美景,渲染清爽明丽的意境,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愉悦之情)。
(2)《卜算子》表现出作者孤寂、悲愤的心境和高洁、不随波逐流的志趣。《西江月》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词文鉴赏。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意思是: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使用叠词“弥弥”来形容水波翻动的样子,使用叠词“隐隐”来形容云气弥漫中的隐约之态,具有音韵美、节奏感;运用对偶(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富有音韵美,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月下水波涌动,云气弥漫,侧面展现月光皎洁,月色美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展现静谧和谐的月下之景,渲染清爽明丽的氛围,表现了诗人享受自然之美的愉悦。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下片“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写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诗人没有知音,表现诗人的孤苦;“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词人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西江月》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写月下云雾飘渺之景,望水中之月,斜卧绿杨桥上入梦乡,言语间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对子人的热爱,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8分)
送魏万①之京
李颀(唐)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③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