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20字。

  古诗阅读专题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S题.
  陇首
  赵汝鐩
  陇首多逢采桑女,荆钗蓬鬓短青裙。
  斋钟①断寺鸡鸣午,吟杖穿山犬吠云。
  避石牛从斜路转,作陂水自半溪分。
  农家说县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②。
  注:①斋钟:午时的钟声。②引文:官府派租单。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贯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选取了典型细节,通过描写采桑女的头饰和衣着,表现了她们生活的辛劳和贫穷。
  B.中间两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交代了诗人行走山村的见闻,渲染乡村宁静的自然氛围。
  C.尾联从“我”的视角叙事,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委婉含蓄地揭示农家辛劳贫穷的缘由。
  D.诗中对山乡风景和人物活动的描写,用语质朴,不事雕琢,也体现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15. 此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14~15题。
  韩庄闸二首
  翁方纲
  其一
  秋浸空明月一弯,数檐茅店枕江关。
  徽山湖水如磨镜,照出江南江北山。
  其二
  门外居然万里流,人家一带似维舟。
  山光湖色相吞吐,并作浓云涌渡头。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描写韩庄闸一带的山水等自然风貌,但观察视角不同,前诗在野外,后诗在屋里,各得其美。
  B.前诗“秋浸空明月一湾”,言简意丰,“秋”点出了季节,“月”表明时间,“空明”描绘出月光的澄澈透明。
  C.后诗起句“门外居然万里流”,充溢着雄豪之气,写出闸外运河奔流万里的气势,还使诗的境界显得深远。
  D.两首诗风格迥异,境界不同,各有其妙:前者写夜月之景,摹画壮美之景;后者写白昼之景,尽显优美之态。
  15.后一首诗的第三句“山光湖色相吞吐”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