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40字。
《唐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
卖炭翁
学习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3.学习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重点)
2.领会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难点)
学法指导:
1.初读古诗,边读边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重音,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借助想象,读出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来。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宫市。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2.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二、预习任务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4.感知人物形象。
(1)诗中是如何描写卖炭翁的?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形象。(_____)
年龄: ______
职业: __________
劳动地点:______________
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目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____)
外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
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一车炭,千余斤)
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地位悬殊)
三、预习检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