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90字。
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1.(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不同答案。聚合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等,都是聚合思维带来创新与发明的佐证。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等,则说明了发散思维在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可以说,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想象动机。
可惜的是,在不少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多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轨迹大体形成上图所示双曲线。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学校和家庭过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最终造成学生发散思维被干扰抑制。
(取材于岳晓东、龚放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对于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一些研究者聚焦于思维过程、认知方式和智力而另一些人则着重关注包括情绪、动机、人格、自我效能感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机制。
一般认为,积极情绪可能增强个体在不同观点间的转化、联系能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和认知的灵活性,有助于创造力提升;消极情绪则不利于创造性表现。此外,研究表明.情绪的激活水平与创造力也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出例U型特点:从较低到中等水平的情绪激活能逐渐提高认知坚持性,带来越来越好的创造性表现:极端高的激活水平使得思维无序,极端低的情绪状态又无法达到促进创造力思维的基本阚限。在情绪激活状态下,个体可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有助于提高个体在创造力任务中的认知加工水平。有学者认为,积极情绪可提高认知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影响时间较短;消极情绪可提高坚持性,影响时间相对较长。
几乎所有学者都承认内部动机对创造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兴趣、愉悦感和挑战性成为人们从事一项任务的动力源泉时,表现会更具创造性。外部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不一,指向创造本身的外部动机可提高创造力,而指向创造结果或任务完成度的外部动机会抑制创造力。
(取材于李晓巍、郝宁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人本主义创造观认为,创造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充分认识和晨开自我的本性时必然会达到的一种境界。但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谨慎地对待创造力的发展。如果说,当下通过运用实证测评的手段研究人的创造力可能还在人类的控制范围之内,那么,未来人工智能的水平会不会超越人独有的创造力?会不会出现拥有创造力的新物种?会不会通过基因改造设计出在创造力方面更加发达的超级“人类”?这些问题都不得而知。
在一些科幻电影中,人们用无限的创造力尝试各种各样的创造,出现了新技术、新工具、新物种,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另一方面,创造也带来了新威胁和新挑战。现在的整个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经过长期演变和进化形成的,是不同物种和环境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博弈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新物种的出现必然会打破这种平衡。正因如此,创造力应该是有规范和限制的,不能随意发挥和利用。创造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应贯穿伦理的考量,既遵从人的理性而又超越理性的桎梏,确保人类所创造的未来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取材于郭佳楠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A.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以创新思维为基础。
B.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可以引发创造活动。
C.图中的双曲线说明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创造力会明显下降。
D.学校教育不应该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创造力”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既包括认知因素,也包括非认知因素
B.积极情绪可能增强思维的发散性.从而提高个体创造力。
C.在极低情绪激活水平之下,积极情绪也不易产生创造力。
D.对完成任务速度快的个体来说,外部奖励会激发创造力。
(3)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A.人本主义创造观认为,人的创造力必然达到充分发挥。
B.从系统演化的视角来看,创造力的作用是发展变化的。
C.用实证测评手段研究人的创造力,可能暂时是安全的。
D.超级“人类”可能会打破物种与自然界现有平衡状态。
(4)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聚合思维对深入认识事物的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B.灵活而开放的认知态度是创造力人才应具备的。
C.吸引人又极其挑战性的任务常常会激发创造力。
D.基于人类伦理的创造力需要打破一切既有平衡。
(5)下面是课文《离骚》的两项学习任务,请任选一项联系材料内容,说明它是否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学习任务设计
任务一:
诗文联读 结合学过的《屈原列传》思考:《离骚》中作者不断反省自己,你认为他“迷途”知返了吗?为什么?
任务二:
情境写作 假如你是“感悟经典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推广活动的骨干成员,请为《离骚》写一篇推荐词。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从文本中筛选与题支对应的信息,再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与推断能力。解答时,要筛选文本内容,与选项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从文本中筛选与题支对应的信息,再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与推断能力。解答时,要筛选文本内容,与选项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
2.(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答外舅兵部杜侍郎【1】书
晁补之
补之再拜:昨自苏公以尚书召,适与左右兵部同事,意两公平日未尝相与处,往未必合,故尝为苏公极言左右居家行己、莅官及物之意。苏公固不以补之言为过。及辱赐书,道联职甚亲,远闻欣喜不已。
补之于苏公为门下士,无所复替。然刚洁寡欲,奉已至俭菲,而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