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
期中学业综合素养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元勋(yuán xūn) 秩序(zhì xù) 咳嗽(hái sou) 薪金(xīn)
B.屏障(pínɡ zhànɡ) 哺育(pǔ yù) 咀嚼(jǔ jué) 呜咽(yè)
C.豁亮(huò liànɡ) 坚韧(jiān rèn) 嗥鸣(háo mínɡ) 默契(qì)
D.震悚(zhèn shǒnɡ) 愧怍(ò) 烦躁(fán zào) 粗拙(zuō)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4小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2.下列词语词性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矗立 B.细切 C.咀嚼 D.呜咽
3.本段文字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对这种写法正确的理解应是( )(2分)
A.前后矛盾 B.动中有静 C.静中有动 D.以动写静
4.选段写景,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没有涉及的感觉是( )(2分)
A.视觉 B.味觉 C.听觉 D.触觉
5.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一句中加点字“只”是副词,修饰“说”。 “只”字强调了邓稼先的坚决,表现了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C.《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黄河颂》是其第二乐章。
D.写出人物的精神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还可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而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没有实际意义。
6.下面一段对于企业园区核酸检测点的文字介绍中,偏离了中心话题的一项是( )(3分)
①在企业园区的核酸检测点,一眼望去,头盔加口罩是这支队伍的潮流。②许多工友刚刚下工就赶来,医护人员与志愿者耐心的讲解与示范帮助他们注册、预约信息,队伍中也不乏手拿“老年机”的工友,志愿者用自己的手机帮助他们完成操作,为他们解决难事。③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实战演练是社会凝聚力的体现、是全民努力的成果。④队伍中的受检人员来自不同的车间、不同的实验室,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得到了保障。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7.下列有关《骆驼祥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骆驼祥子》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骆驼祥子》中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C.祥子省吃俭用攒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