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20字。

  《背影》教学设计
  一、导入
  1928年,我家已搬至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同学们是否给父母读过自己的作文?看到儿子发表的文章,父亲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老花眼镜,这样郑重其事地一字一句地读,似乎也不足为奇。但是为什么“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背影》中写了什么使父亲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聚焦“背影”
  1、课文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到底是什么样的背影,让朱自清如此难忘?我们一起看一下第6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从(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的背影。
  (1)肥胖、努力、笨拙、艰难的背影
  (2)质朴、朴素的背影
  聚焦第3段,补充背景资料:
  1917年,父亲时任徐州榷que运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的淮阴籍潘姓姨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朱自清年谱》)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祖母去世,父亲内心充满悲伤与自责,所以父亲爬月台的时候,不仅顶着经济上的压力,还有心理上的沉痛,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质朴的背影,还是略带悲伤的背影。
  2、课文最后一段有一句话“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说明父亲并不是一个耐心的人,常因事忙暴躁。那通过这样一个背影来看,我们发现父亲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对儿子的关爱是怎样的?
  细致入微
  小组讨论,完成填空:
  那朱红的橘子,是父爱;
  那再三的嘱咐,是父爱;
  那          ,是父爱;
  那          ,是父爱;
  ......  , ......
  总结:父亲事务繁忙 ,对我却 细致入微
  3、这个背影,是我们以儿子的视角看到的父亲的形象,是那么的那父亲想在儿子面前呈现什么样的形象呢?从哪里看出来?
  强大轻松,如:
  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看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