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80个字。
答司马谏议书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赏析】 这是诗人的一首边塞诗。委婉细腻地刻画了边关将士久戍盼归、思乡怀亲的真挚感情。诗的前三句,写环境:诗人首先捕捉住烽火台、戍楼、黄昏、海风等景象,着力渲染苍茫寂寞的环境气氛。然后引出抒情结句,抒写征人的思乡深情。但诗人没有从征人这边写起,而是从万里之外的闺妇写起,写她的无限愁思,以反衬出征人自己的思想波澜,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聒(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如:聒耳。
壬(rén):1.天干的第九位。2.姓。
恤(xù):<书>1.顾虑,忧虑。如:不恤人言。2.怜悯。如:体恤。3.救济。如:抚恤。
胥(xū):1.<书>胥吏(小官吏)。2.互相。3.〈书〉齐、皆。如:万事胥备。
度(duó):<书>难测;估计。如:揣度。另读(dù):1.计量长短。如:度量衡。2.程度。如:极度。3.章程;行为准则。如:法度。4.人的气质或姿态。如:风度。5.计划,主张。6.过(指时间)如:虚度光阴。
膏(gāo):1.脂肪;油。如:膏火。2.很稠的糊状物。如:牙膏。3.肥沃。如:膏腴。本文取此义。
晤(wù):见面。如:会晤。
二、词语识记
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
蒙教:承蒙赐教。
窃:谦词,私下,代“我”。
操:持。
术: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强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
略:简略。
上报:回信。
重念:又想到。
视遇:对待。
厚:优厚。
反复:书信反来。
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
见恕:原谅我。
名实:名义和实际。
人主:皇帝。
侵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
生事:生事扰民。
征利:搜刮钱财,与民争利。
拒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举:推行。
辟:排除,驳斥。
壬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
固:本来。
习于苟且:习惯于得过且过。
恤:考虑。
汹汹:波涛声。这里指反对新法的吵闹之声。
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胥,互相。
非特:不只是。特,只是。
度(dù):计划,主张。
度(duó):考虑。
膏泽:给以好处。
不事事:不做任何事情。
敢知:敢于领教。知,领教,接受。
由:机缘,机会。
不任:不胜。
区区:情意诚挚。
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
三、预习效果反馈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3.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
4.翻译句子。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③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答司马谏议书》作者是 朝 ,题目中的司马谏议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