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440字。

  议论文阅读专题
  江西省新余市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不孤 必有邻
  李朝德
  ①“德不孤,必有邻”语出《论语??里仁》篇,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并且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随。史载:大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朱熹《论语集注》释曰:“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皇侃《论语义疏》言:“邻,报也。言德行不孤矣,必为人所报也。”德,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崇德向善之人往往富有人格魅力,并能以此凝聚、感召、影响他人,引领风尚。
  ②中国自古就有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文化基因,讲究树德为先、立德为重、尚德为要。如,在坚守道德底线方面,提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恪守良知,以求“俯仰无愧”;在树立道德理想方面,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达则兼济天下”;在追求完美人格方面,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些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无不体现出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③“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将“立德”置于“三不朽”之首位,旨在强调“德”对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性作用,也是在倡导仁义、诚信、温良、恭敬、礼让、谦和等美好品德。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以德为本的价值观,孔孟将其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王道仁政,继而被《大学》演化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为彰显光明美好的品德,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已及人,最终让整个社会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
  ④“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方向性作用,做人做事第一位的就是崇德修身。德高望重、德隆望尊、德才兼备、德艺双馨……都是对人的高度评价,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修身境界。北宋名臣范仲淹,毕生尊道贵德、以德立功,融治学、事功和道德为一体,“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如孔子”。去世之后,宋仁宗赐其谥号“文正”。“文”是当时社会对一个人学识的最高评价,“正”则是公众对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评价。
  ⑤“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成就功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水平。如果没有道德,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蔡元培讲,“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这也正是“人无德不立”的道理。
  ⑥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立德、修德责在知行统一,重在身体力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规范做起。对标各类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与人为善、扶危救难,见义勇为、敢于担当,以诚待人、守信践诺,敬业奉献、勤勉做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道德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积小德成大德。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3月17日)
  1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点题,解释了“德不孤,必有邻”出处和含义的同时,还说明了其所具有的意义。
  B. 第③段用具体的例子论述了“立德”在古人为人处事、做学问和品德引导方面的作用。
  C. 第⑤段中引用蔡元培关于人无德的后果的名言,目的是论证“德有基础性、方向性作用”的道理。
  D.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得出了“要知行统一,积小德成大德”的结论。
  17. 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16~17题答案】
  【答案】16. C    17. 本段首先提出“中国自古就有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文化基因,讲究树德为先、立德为重、尚德为要”的分论点;接着分别从坚守道德底线、树立道德理想、追求完美人格三个方面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段内容,深化分论点,得出结论。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由第⑤段中“蔡元培讲,‘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这也正是‘人无德不立’的道理。”可知,蔡元培的名言意在强调“人无德不立”,故这句话是论证道德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未体现“德有基础性、方向性作用”。故选C。
  江西省赣州市2022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7分)
  人生得意须“适欢”    陈鲁民
  ①自从诗仙李太白的扛鼎之作《将进酒》问世后,其中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成了许多人尊崇向往和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在很多情况下,尽情欢乐,纵情享受,会带来副作用,甚至会乐极生悲。远不如适度欢乐,低调庆祝,节制欢愉,见好就收。再退一步说,即便是“偷偷乐”,也丝毫不会降低人生得意的成色。
  ②人生得意,宋人汪洙归纳为《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后人又增加了升官发财、名利双收、事业兴旺、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