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q 14590pb.
2022年春初二年期中学科核心素养监测语文试题
(全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提示: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框内,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0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诗言志,文载道。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关雎》就在“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两句中,通过写水鸟和鸣引出下文对善良美好女子的思慕;《子衿》中“一日不见,③__________”抒发了女子对心中恋人的深深思念;而《式微》中“④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写为了养活不劳而获的贵族,劳役们不得不在露水中劳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⑤__________”表达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海内存知己,⑥__________”描写了朋友之间跨越空间的友谊;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了一个“⑦__________, ⑧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外桃源;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绘了鱼儿“佁然不动,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的情态,让他体会到了与鱼儿嬉戏的乐趣。
【答案】 ①. 关关雎鸠 ②. 在河之洲 ③. 如三月兮 ④. 微君之故 ⑤. 徒有羡鱼情 ⑥. 天涯若比邻 ⑦. 土地平旷 ⑧. 屋舍俨然 ⑨. 俶尔远逝 ⑩. 往来翕忽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雎鸠、兮、羡、俨、翕。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车过戈壁,当远方山崖上(甲)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我①屏( )息沉默了。天蓝得仿佛蓝②liú( )璃一样,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莫高窟前的沙河一如既往,只有河底零星些许细流。在这样的偏远之地,呕心沥血,穷尽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是人类近乎疯狂的行为。但若非如此,又怎能为后世树立艺术的示范?
经历千年岁月风沙,莫高窟内的壁画雕塑早已(乙)褪色、然而光照之下依旧摄人魂魄,令人心醉神迷,折服于人类文明的庄严璀璨。
为什么来到敦煌?(丙)面对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血与泪,留下光荣与梦想,留下不朽艺术的古人,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____(A.píng B.bǐng) ②____(A.琉 B.流)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A.断断续续 B.陆陆续续) 乙____(A.斑驳 B.斑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的阳光与星辰,曾照耀无数杰出的艺术家与虔诚信众的心灵
②当然是为了它迷人的历史与文化光影
③在敦煌看见的一草一木,都令人浮想联翩
④也曾给予他们坚定的力量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答案】(1) ①. B ②. A
(2) ①. B ②. A
(3)示例:但若非如此,又怎能为后世树立艺术的典范?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屏息:拼音bǐng xī,暂时抑制呼吸,形容不出声音,精神集中;故填B。
琉璃:拼音liú lí,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盐化合物烧成的釉料。此处含义是“洁净无瑕”。故填A。
【小问2详解】
断断续续:指时断时续地接连下去;
陆陆续续:指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根据“车过戈壁,当远方山崖上(甲)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可知,这些小黑洞是随着车的行驶,有先有后地出现。故甲处应填B。
斑驳:意思是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色彩比较杂乱,引申为不纯,瑕疵;
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绚丽;
根据语义“经历千年岁月风沙,莫高窟内的壁画雕塑早已(乙)褪色”可知,经历岁月风沙侵蚀的壁画雕塑,有的色彩已经脱落,掺杂进了其他颜色,因而颜色杂乱。故乙处应填A。
【小问3详解】
动宾搭配不当。“树立示范”搭配不当,应改为“树立典范”。
【小问4详解】
通过前文“为什么来敦煌”,可以得知前后句子是因果关系;根据②句“当然是为了”可知,②句放在第一个;①句和④句强调的是来敦煌的作用, 通过①句的“曾”、④句的“也曾”可以判断出①④的顺序;③句是总结“为什么来敦煌”的原因,放在最后一个。
故选B。
二、阅读(70分)
(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出了蒹葭茂盛繁密的状态,也点明了时令。
B. 诗中 “伊人”既可以指诗人倾慕的对象,也可以指诗人渴求的理想。
C.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直接而热烈地诉说了绵远悠长的思念之情。
4. 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