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40字。
2021-2022 学年度下学期初中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初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1 题,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从王维的“①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中感悟隐居生活的宁静惬意;从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② ”(《晚春》) 中感受花草树木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从“③ , ④ ”(《木兰诗》)中体会到将士们边地生活的艰苦;从“⑤ , ⑥ ”(《木兰诗》)中认识战争的漫长与残酷;从“木兰不用尚书郎,
⑦ , ⑧ ”中体味木兰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从“雄兔脚扑朔,⑨ ,双兔傍地走,⑩ ” 中领会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自豪之感……种种情思,令人无限回味。
2. 根据提示,完成题目。(1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选聘.(pìnɡ) 镶嵌.(qiàn) 取缔.(dì)燕.(yān)然勒功 B.斑斓.(lán) 荒僻.(pì) 哀悼.(dào) 气冲斗.(dòu)牛 C.土壤.(rǎnɡ)憎.(zènɡ)恶 丰饶.(ráo) 至死不懈.(xiè) D.哺.(bǔ)育 污秽.(huì) 晌.(shǎnɡ)午 暴风骤.(zhòu)雨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勋 烦燥 锲而不舍 深恶痛绝
B.惶恐 肿胀 大庭广众 鞠躬尽瘁 C.震悚 峭壁 妇儒皆知 永垂不朽 D.愧怍 豁亮 酣然入梦 锋茫毕露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C. 老山界那么陡峭,面对翻越时的重重困难,战士们却不.以.为.然.。
D. 父亲时常捡块砖或捡片瓦,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4) 下面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我记不清老王送我的鸡蛋是大约十个还是二十个左右,因为在我记忆里鸡蛋多得数不完。
(5) 请将下列四个句子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通过这座桥梁,我们可以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多元文化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灿烂风采。
②阅读经典的作品,使我们感受语言文字之美,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提升精神境界。
③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④因为经典作品不只是作为语言运用的范例,更是能够成为我们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话的桥梁。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3~4 题。(6 分)
【甲】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甲诗“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笛声无处不在,表现洛阳城春夜的宁静。 B.甲诗扣紧一个“笛”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全诗清新流畅,令人回味无穷。
C.乙诗首句写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回望遥远的长安城的情景。 D.乙诗抓住一个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复杂情感,用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4. 这两首诗歌的三、四句都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3
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