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47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1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4~16题。(12分)
  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宝库
  ①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②“二十四节气”无疑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驯化了水稻和小米等作物,栽桑养蚕、驯养动物。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周而复始。但只有农耕文明并不足以产生二十四节气,还要有发达的天文学。古代中国的天文学相当发达,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国是世界上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之一,也是最好的记录保存者之一。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有了它,就可以确立冬至与夏至时间。然后通过数学推算,将太阳运行一年分成二十四等份,确立每一个节气的时间。
  ③当然,二十四节气传承至今还有很多因素。春秋战国之际,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影响。农家成为其中重要的流派之一,并在诸子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代表农家的《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等四篇,体现了先进的农家思想,也促成了内涵丰富、以掌握农时为目的的包含二十四节气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产生。
  ④今天,二十四节气与农业依然息息相关,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比如山西南部是冬小麦的主产区,有节气谚语曰:“麦长四季春为主,十年九春旱”“立春天还寒,麦田浇灌莫停歇”等等。当代中国农业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其中化肥与农药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导致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河流水质下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同时传承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理念,更多地利用传统的农耕智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草木鱼虫、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这也许是二十四节气永远不会过时的原因吧。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2)
  14.下列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农历二十四节气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B.古代中国人用土圭这一天文仪器将一年划分成二十四个节气。
  C.第③段举例说明农家思想对二十四节气产生和传承有重要影响。
  D.全文运用总分结构,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15.文中认为哪些因素催生了二十四节气?请简要概括。(4分)
  16.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永远不会过时”,请结合第④段简要分析。(5分)
  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2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5~17题。(12分)
  北斗,每一颗星都在闪亮
  ①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 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②在北斗建成之前,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美国的GPS系统。它被世人所熟知,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它所带来的影响被叫做“新军事革命”。这场战争之后,全世界都看到了“养在深人未识,一朝名动天下知”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也都意识到了想要国家主权独立,必须把卫星导航这把“金钥匙”握在自己手中。
  ③北斗系统是1983年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陈芳允院士提出双星定位的思想开始构建的,但是,北斗系统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2000年左右建成的北斗号系统,也叫做“北斗双星”系统,它主要解决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的有无问题。2012年建成的北斗ニ号系统,也叫做“北斗区域”系统,它主要是把北斗号系统当中的有源定位的方式,变成了无源定位的方式。无源定位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解用户位置暴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