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1650字。
2022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九)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了传播宪法精神,构建宪法文化,《绿海副刊》记者分别采访了三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法学家。
《绿海副刊》:“ 宪法文化”这一概念我们应如何界定?
王人博: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状况,宪法文化可能包括本文、仪式、过程这几个要素。本文好理解,指的是宪法的文本,可能是书面的,也可能是非书面化的,如英国。所谓宪法文化也就是围绕它而形成的。宪法作为一种“最高法”,它有自己特定的仪式,包括制宪的仪式、运用中的仪式,如宪法宣誓制度、宪法日等。典仪化是宪法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宪法过程”包含的内容最为广泛,包括宪法的适用过程,国家(权力)对待宪法的态度,以及由此连带的公众宪法意识、期待等等。
侯欣一:文化的涵义很丰富,包括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所以广义上来讲,宪法文化也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精神层面比如尊重宪法的意识,以宪法为原则的精神;物质方面比如能体现宪法精神的文本等物质载体。
莫纪宏:宪法文化,是基于宪法价值和宪法制度而形成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善用宪法思维以及宪法方式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绿海副刊》:宪法文化会给民众的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与渗透?
王人博:一种健全的、发达的宪法文化的养成是整个中华民族艰巨而伟大的目标。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为“伟大而现代的文明共同体”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如果说,经济、科技、贸易、军事、教育是现代文明的“硬实力”,那么,“宪法教养”则是文明国家真正的“软实力”。宪法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学着运用宪法,尊重宪法,尊重民众,这是宪法文化影响、渗透整个社会的关键。
侯欣一:大家觉得宪法“不接地气”,但大家熟悉的刑法、民法等部门法,从立法上讲都源自宪法精神,以宪法为母体,法理基础也都是在宪法层面上。从部门法的实施上讲,司法机关如何设置,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也都是宪法作出明确规定的。
莫纪宏:宪法崇尚个人权利的重要性,强调公平、公正,遇事要找法讨个说法。家庭中父母子女平等以待,政府机关给老百姓办事笑脸相迎,公民诚实地为国家献上自己劳动所得应纳的税款,公共汽车和地铁站乘客有序乘车等等,这些小事,做好了,就是宪法文化。
《绿海副刊》:如何培育属于我们自己的宪法文化?
王人博:宪法离国民自身的权益越近,其意识就会越强;反之则会淡漠。其次,国家权力对待宪法的态度。国家各级领导尊重宪法,国民不会视而不见,自然会上行下效。宪法能为民所用是关键,宪法能为官所尊是根本。
我们自己的“宪法”传统,是“宪章文武,祖述尧舜”,强调的是领导者的修养和德性以及“典范”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这个伟大传统的一部分。我们这个国度不乏单个典范,缺的是一个典范群体以及能跟上来的整个社会。
侯欣一:要培育我们自己的宪法文化,从制度层面上,比如设立国家宪法日,人大任免官员要向宪法宣誓等制度设计,会逐渐吸引大家关注宪法。但我认为,除了这种“高大上”的手段,我们还需要一些接地气的方式,符合当下年轻人文化品位的宣传方式,如设计宪法T恤、宪法杯子甚至宪法蛋糕等等,这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宣传宪法精神。
(选摘自《法学专家畅谈宪法文化培育:高大上与接地气结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人博认为,结合中国实际,所谓宪法文化就是围绕本文、仪式、过程这几个要素而形成的。
B.侯欣一认为,从广义讲,宪法文化应该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两方面理解,才符合文化的丰富涵义。
C.莫纪宏从民生小事入手谈论宪法文化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因为宪法崇尚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D.在培育宪法文化方面,法学专家们观点一致,认同“高大上”的手段,即国家领导要起到典范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界定概念到谈论与民众生活的关系,最后论及培育宪法文化的方法,此访谈以问题为导向,重点突出,层层深入。
B.法学专家们对三个问题的回答,各有不同,但又互相补充连为一体,多方位地普及了“宪法文化”的相关知识。
C.王人博以现代文明的“硬实力”作对比,论证了“宪法教养”作为“软实力”,在一个文明国家中的重要意义。
D.为证明究法不是“不接地气”,侯欣一从立法和施法两个角度入手,让人们明白熟悉的部门法背后都有宪法为母体这一事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众能用宪法思维和宪法方式来处理日常小事,对宪法有期待,这都属于“宪法过程”,都属于宪法文化的范畴。
B.养成宪法文化是如此重要,它是衡量中华民族能否成为“伟大而现代的文明共同体”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
C.如果宪法能被国家各级领导尊重,能保护国民的权益,为民所用,那宪法文化就会越来越健全,国家会越来越文明。
D.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宪法日,推广电影《秋菊打官司》,到大学去进行宪法日宣传,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宪法文化的培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一: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