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20字。

  浙江高考三轮冲刺《论语》知识点精解
  考点:
  1.《论语》中有关“识人方法”的解读
  2.《论语》中有关“义利观”“贫富观”的解读
  3.“识人方法”
  4.不同角度:——“正确择友”与“培养自我的德行”
  【考点示例】
  一、《论语》中有关“识人方法”的解读
  【1】名人效应辨人
  示例 (2021浙江)《仁者爱人》《中庸之道》:名人效应辨人
  文本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2】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论语阳货》)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问题1 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案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颜渊、季路侍”章中相关内容为: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故此处应填“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问题2 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的例子。
  答案 ①乡原,德之贼也,②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恶人”即厌恶别人。此处可理解为孔子认为不好的否定的人或者事。比如“小人穷斯滥矣”,小人遭受困厄就会胡作非为;“乡原,德之贼也”,不分是非的老好人,是道德的破坏者;“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问题3 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试举例分析。
  答案 仁者评定某人品质的好与坏,都可以被普遍认同,这样的评判具有道德权威性,会成为历史的定论。
  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一方面批评他生活奢侈,行为越礼,否定他“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一匡天下”的贡献,评定他是“仁者”。
  又如:孔子称赞伯夷、叔齐“求仁得仁”,为“古之贤人”;批评季氏僭越礼制,开启了祸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