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2960字。

  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教师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踏绿”而用“踏青”?“青色”与“春色”到底有何内在联系?“天青色等烟雨”道出青花瓷一色难求,“青”所指的又是何种色彩?中国画为什么又称为丹青?古人为何会在诗词歌赋之中推崇青色?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
  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青”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大多还以“青青”的叠词出现。例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然而,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又可以是李白《将进酒》中“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黑;还可以是王安石《次韵景仁雪霁》中“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的黄绿色。为何古人有时会将“苍、蓝、碧、翠、绿”统称为“青”?其实并非古人不识色彩,而是为了修辞和押韵,是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
  中国画古时又称丹青,所谓丹青主要是指朱砂和石青二色。古时作画,由于色彩种类和绘画技法的限制,朱砂和石青最为常用,所以又用丹青来泛指图画。青、绿二色在汉代之后广泛运用于绘画领域,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佛教艺术的传入。从现存魏晋时期的敦煌壁画中,能够看到大量石青、石绿被运用于描绘山石、树木和佛像的服饰。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山石、树木仍可见敦煌壁画中树石之身影。而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将青色发展到极致的门类则是“青绿山水”,自展子虔创青绿山水样式后,中国画呈现出更为富丽堂皇的局面,因此展子虔又被誉为“唐画之祖”。而习展子虔的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二人,更是将青绿山水推到了盛唐画坛最受欢迎的绘画门类,后人将二人合称为“大小李将军”,并称李思训为山水画“北宗”之祖。在青绿山水画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可谓家喻户晓,此画卷长近12米,气势辽阔,画中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又有林木村野、舟船桥梁、亭台楼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将秀丽山河绘于一卷,所用石青和石绿二色可谓山水的灵气所在。
  青,在工艺品中,当属青花瓷最为出名。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青花,是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方文山在歌曲《青花瓷》中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道出了古时天青色的青花瓷是一色难求。青花瓷上色的青料品类十分的讲究,大致有回青、浙青、陂唐青、石青、珠明料、苏麻离青等。由于青料的选择不同,最后呈现的青色存在一定差异。现通过考古发现,青花瓷自唐就有,经千年不衰,如今更是成了中国瓷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品类之一,足可见青色在中国受喜爱的程度之深。
  传统服饰当中青色的运用同样十分常见。清代青色系服饰的色彩种类大致有蓝色、月白、品月、宝蓝、石青、绿色、碧色、缥色、青莲、雪青、元青、苍青。但是由于织物容易腐坏,保存难度较大,清代以前的织物保存完好的较少,对服饰色彩的研究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仍可以从古代人物画中找到青色服饰的具体形制。例如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能够看到穿碧色、石青、绿色、缥色的侍女、乐伎和舞姬;《宋仁宗后坐像轴》中身穿正青色翟衣的皇后。
  青,在先秦时期被儒家归类为五正色之一,五正色即青、赤、黄、白、黑,在此基础上将青赋予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之中“仁”的象征含义。“仁”作为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品性之一,被中国人保留至今,而“青色”也跟随着“仁”在思想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说文解字》和刘熙的《释名》之中“青”又分别被解释为“青,东方色也”和“生也,象物生时色也”。古人为何要将色彩与方位时空相互联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和中国古代为农耕文明有关。
  《尔雅•释天》中将“春”又称为“青阳”,这是“青”与“春”产生的一次直接性关联。“青”具备泛指性和模糊性,是“青色系”的统称,同时又象征“四时”之中的春,所以古人将踏春称为“踏青”,而非“踏绿”。
  青色为何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在于青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上,织造在经纬之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冷静、典雅的精神特质。
  (摘编自余智鹏的《青色为何受国人青睐》,有删改)
  1.(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为了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就将苍、蓝、碧等统称为青。
  B.中国的传统绘画在有了青山绿水的样式后,才呈现出富丽堂皇的局面。
  C.青花瓷的“青”各有不同,由于其文化内涵的不同,青料分为回青、石青等。
  D.“青”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既象征“四方”的东方,也象征“四时”的春天。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为了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错误,原文说“是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而不是“为了”,选项曲解文意。B.“……后,才……”错误,原文是“自展子虔创青绿山水样式后,中国画呈现出更为富丽堂皇的局面”,选项省去了“更为”两字。C.“由于其文化内涵的不同,青料分为回青、石青等”错误,不同的青料呈现出不同的青色,与文化内涵无关。故选D
  2.(3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证条理清晰,首尾呼应,逐层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
  B.文章用《诗经》《劝学》等论据,论证了“青”在古代诗文中大多以叠词形式出现。
  C.文章通过古代人物画中的服饰研究,论证中国传统服饰中的青色运用十分常见。
  D.文章论证选材广泛,从文学、艺术、文化等方面论证了中国人对“青”的青睐。
  3.(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青、石绿对山水灵气的表现,使中国古代青山绿水画《千里江山图》富有韵味。
  B.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出土的工艺品、服饰、画作等去研究“青”的具体颜色种类。
  C.“青”跟中国农耕文明有关,它既是一种色彩,也是一种蕴含东方审美的精神特质。
  D.中国人喜爱青色,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工智能正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机器人送外卖,写诗,虚拟大学生,还是各种自动化设施,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而且这种趋势还正继续深化。与此同时,何为人工智能的本质,却并没有统一的、清晰的定义。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将会到怎样的层面,也一直是被讨论的焦点。在讨论人工智能的各种人群主体中,也不缺少哲学家的身影。
  近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