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50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9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群群江河守护人,在长江岸边____濒危鱼类,在陡壁夹峙的黄河边____水情汛情,在淮河流域____水清岸绿……鸟翔鱼跃、清水奔涌的生态图景,江河安澜、百姓安居的和谐景象,逐渐在神州大地____。
  A.繁育 监测 守护 铺展
  B.繁衍 检测 守护 开展
  C.繁衍 监测 守候 开展
  D.繁育 检测 守候 铺展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传统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全渠道经营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
  B.通过今年北京冬奥会这堂“大思政课”,年轻学子读懂了青春向上、开放包容的中国。
  C.柳州螺蛳粉、火宫殿臭豆腐、桂林米粉等制作技艺,喜获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D.在网络直播营销、社交软件营销中,部分商品存在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经典著作要精读。精读,就是“熟读玩味”,就是放慢速度、反复咀嚼,读懂、读通、读透。
  B.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C.中国影视艺术要讲好中国故事,这既符合影视艺术的规律;也是文化建设的紧迫任务。
  D.党员干部都要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热血赴青春、以生命赴使命,不断迎接新挑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
  ①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国人几乎都会背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看到古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虽然我们现在有了很多关于气候关于农业的科学知识,但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②“二十四节气”无疑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中国是世界少数几个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驯化了水稻和小米等作物,栽桑养蚕、驯养动物。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周而复始。
  ③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与农家思想有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影响。农家成为其中重要流派之一,并在诸子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当时的老庄哲学影响深远,老子强调“道法自然”,庄子崇尚自然,这些思想都影响到后来的农家学派。代表农家的《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排土》《审时》等四篇所体现的农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老庄思想的直接体现。
  ④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催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农抑商思想,为二十四节气产生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农业在秦汉时期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主体,种植成为重中之重,养殖、经商等行业不被鼓励,秦律中耕牛得到特别保护,随意宰杀耕牛是要判死刑的。没有重农的思想传统,二十四节气也不可能深入中华民族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⑤今天,二十四节气仍与农业息息相关,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比如山西南部是冬小麦的主产区,有节气谚语曰:“麦长四季春为主,十年九春早”“立春天还寒,麦田浇灌莫停歇”“小满芝麻芒种谷”……
  ⑥当代中国农业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其中化肥与农药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导致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河流水质下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同时传承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理念,更多地利用传统的农耕智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这些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要认真考虑的。
  ⑦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草木鱼虫、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这也许是二十四节气永远不会过时的原因吧。
  4.阅读第①段,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
  B.二十四节气体现了古代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