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970字。
保密★启用前
沧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2022.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节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源自经济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浪费问题。节约经济学的重要价值在于重新认识节约,深刻认识浪费的原因,找出其中的规律,批判错误的观念,提出减少浪费、实现节约的途径。
节约规律分为节约的一般规律和节约的特殊规律。节约的一般规律是:由于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之间矛盾的存在,人类必然按照节约的原则从事经济活动。节约规律在直接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分配领域、消费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构成节约的特殊规律。在直接生产领域,节约规律的特殊作用形式是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在流通领域,节约规律的作用要求就是尽快销售。
迄今为止,浪费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通病。这是一个事实,也是研究节约与浪费的客观条件。浪费的特征包括:“一定的广泛性”“无关性”“人为性”“顽固性”“短缺性”和“可治性”。这些特征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粮食浪费、餐饮浪费等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其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上形成的老原因,也有现实中出现的新因素;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客观因素,至少包括观念、制度、体制、政策等。在观念方面,存在节约与消费对立论、节约与经济发展对立论、有钱可以浪费论等错误观念。在制度方面,还没有出台专门约束浪费的法律制度。在体制方面,财政税收体制对于节约激励仍不够。在政策方面,鼓励节约的政策还需加强。
深刻认识节约的重要意义。人的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矛盾,它决定了人类必须永远节约。在物质和精神相对丰裕的社会里,节约不再是被迫的节约,而是一种智慧、一种生活哲学,是在物质文化生活充裕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它体现为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的选择上,是一种主动、积极、向上、智慧的选择。人类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客观而永恒的矛盾,从而加倍珍惜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探索实现节约的途径。要实现节约需要在经济发展方式、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法治环境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简要地说,在经济方面,要建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调节经济周期,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节约。在社会方面,必须重视培养人的节约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的氛围,让浪费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小。
全面加强节约教育。要将资源节约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中,制定培训规划,加强节约教育。同时,将节约作为树立良好家教家风的重要内容。
深化节约理论研究。现有经济学理论对于节约问题的研究还不够,需要深化研究。建议从定性和定量紧密结合的角度研究节约问题,将节约贯穿于各个部门经济学。
(摘编自孙宝强《与时俱进的节约经济学》)
材料二: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时代发展的共同选择,不仅展现了党中央关心人民生活的深厚情怀,也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每一个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优良的勤俭节约党风带动民风。
俭为德之共,侈为恶之大。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曾说:“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党顽强进取、百折不挠、走向胜利、成就伟业,才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几十年战争的创伤,甩掉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下,尽管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厉行节俭蔚然成风的同时,铺张浪费亦有抬头之势。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讲勤俭,其意义已经作为一种民族精神。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作风建设事关重大。只有以一以贯之的决心、一脉相承的信念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光盘行动”将驰而不息,移风易俗将持之以恒。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近年来我国在构建节约型社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弥漫于整个社会的奢侈浪费之风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其主要原因就是全民节约意识的严重缺失。勤俭是个传家宝,“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
让勤俭节约成为常态,每一个党员干部要争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只有在工作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才能为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添薪助火,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摘编自李跃平《让勤俭节约成为常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济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浪费问题是节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头,节约经济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B.节约规律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是按节约的原则行事,特殊规律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C.古人以“侈为恶之大”的话语警示人们,如果不能厉行勤俭节约,而要铺张浪费,就是恶,会带来一定危害。
D.整个社会弥漫奢侈浪费之风,且这种风气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其根本原因就是全民节约意识的严重缺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之所以按照节约原则从事各项活动,是因为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
B.若物质和精神相对丰裕,节约将不再是被迫的节约,而是主动、积极、向上、智慧的选择性的节约。
C.新中国在成立后逐渐摆脱贫困、走向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直接原因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D.只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将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光盘行动”将驰而不息。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B.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C.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某学校学生饭菜吃一半就倒掉,馒头剥皮才吃,甚至个别学生用馒头“打仗”,应怎样杜绝这类现象?请依据材料作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我宁愿被送进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学校!——不论在哪,不论怎样,也还能教点儿什么!可我看不到有丝毫这种可能。他们讨厌我,他们阴沉沉地、不断地、冷酷地冷落我。我想,谋德斯通先生当时在经济方面有些困难,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相干。他容不得我;我深信他竭力想把我打发掉并推掉他对我负的责任——他干成了!
一天,带着由我那种生活酿成的无精打采和默默思考的神情,我到外面什么地方转了一圈,就在快到我们房子的巷口拐角处,我碰到正和一个先生走来的谋德斯通先生。我知道他就是奎宁先生,以前——我母需记起那是什么时候——我曾和谋德斯通先生去罗斯托夫特看过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