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190字。

  中考专题训练——文学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C.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
  D.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一部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史事的宏伟编年体通史,其编撰者为北宋的司马光等人。
  B.“漂白了四壁”语出闻一多的《红烛》“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C.“仰之弥高”出自《论语》,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
  D.萧红,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十五从军征》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C.生活中,我们常用到一些尊称和谦称。如:谦称自己用“鄙人”“不才”等,而“令尊”“令堂”则是对对方父母的尊称。
  D.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叙写鲁迅生活中的小事,刻画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B.臧克家是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C.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例如,“卿”是吉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D.《孙权劝》选自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该书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回延安》是一首信天游,使用了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示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D.吴伯箫,散文家、教育家,他在《灯笼》一文中提到的《司马懿探山》,是豫剧、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剧种的传统剧目。
  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B.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谦辞和敬辞,“拙见”是谦辞,“高见”是敬辞。
  C.《列子》相传是列御寇所著,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D.“而立之年”“加冠”“耄老”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7.羿善同学和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分享日常生活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羿善自我介绍说:“我和大部分男生一样,喜欢打篮球,前两年还是豆蔻年华,今年已即将束发,正满怀信心地迎接中考。”
  B.羿善提问“元宵习俗知多少”,小朋友纷纷抢答,有闹花灯、耍龙灯、包饺子、闹年鼓、土地庙集会、守岁等答案。
  C.羿善告诉大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知识,至今还有鲜活的生命力,比如评价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可以说他“关爱苍生”,比如称受人尊敬的人物去世,可以说“仙逝”。
  D.有一位小朋友问羿善“伯夷叔齐”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情况,羿善告诉他:“二哥伯夷和三弟叔齐都是古代的两位王子。”
  8.以下四副对联所涉及的文学家,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