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5110字。
2021-2022年度河南省高一年级阶段性考试(四)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简约是艺术创作的匠心提炼和精准表达。科技正重构舞台艺术呈现,赋予艺术“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的简约美。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中国式浪漫为“双奥之城”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总导演张艺谋在创作感言中写道:“我们可以用简约的方式呈现开闭幕式,让全世界和我们在一起。”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简约,是北京冬奥会的关键词,也是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为代表的大型庆典艺术的风格趋势。简约并非简单,而是艺术创作的匠心提炼和精准表达。机械舞台移动,可看作山脉涌动;光影交错辉映,可译为日月起落;虚拟视觉成像,可形塑万里山河……科技元素潜藏在视觉语言结构中,为观众创造着美好的视效体验。依托图像处理算法,冬奥会开幕式震撼人心的“冰瀑”环节中,一滴水墨从天而降晕染开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呼之欲出,唤起人们心底的文化情结。“冰雪五环”环节采用三维水墨动画、裸眼全息水墨动画等手段,以笔墨精神再现冬奥历史,观意取象、气韵相生。
新的科技手段,为艺术表达带来更多可能性。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巨幅“画卷”,到2022年奥运历史上首个画质达到16K的巨型光影屏,从舞台呈现到通信保障,从技术实力到管理理念,科技迭代带来了美学升级,产业发展为艺术表达带来“硬核支撑”。
人工智能、5G、AR(增强现实)、裸眼3D、云计算、数字孪生以及仿真技术等被大量运用于创作中,有限的表演区域释放出无限的想象空间,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互动体验。舞台上的“冰立方”怎样拔地而起?航天工作者借鉴火箭发射塔架的设计理念,自主研发出了全新的电机驱动系统——在“冰立方”底部布置了16套由链条、钢丝绳和导轨组成的机械结构。这16位“大力士”相互配合,将“冰立方”稳稳地从舞台平面上托起。奥运五环如何“破冰而出”?“冰立方”和五环由LED屏组成,“雕刻”的视觉在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的结合下产生。雪花为何“如影随行”?节目《雪花》中,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对超过600人集体采用实时人工智能动作捕捉,整个过程以毫秒计,小演员和地屏上闪亮的“雪花粒子”的交互追踪毫无延迟,总流程不超过0.1秒。这样的交互表演既优化了场景,实现了小朋友与雪花的互动,也使场景更具真实感,建构具有童话梦境效果的视觉整体。
当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科技已不仅仅是手段、工具、元素,其本身也起着表意的作用,传递人文温度。北京冬奥会的点火方式惊艳世界,奥运历史上首次以绿色环保为原则打造的主火炬,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奥林匹克精神。冬奥会闭幕式上,通过AR虚拟实时渲染技术,让中国结的红线从四面八方汇聚于鸟巢上空,编织成巨大的红色中国结,缠绕在巨型雪花火炬周围。传统花纹的中国结、浪漫冰花围成的中国结、红绸飘舞的中国结……不同质感和元素的中国结被冰花包围。这是中国与世界的联结,也寄托着全世界在一起、“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但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发展和技术革新带来了新的艺术表达,但艺术意蕴的深远始终依赖于创作者对文化的理解与对时代的感悟。创作者可以在古代与现代、艺术与技术的不同维度挖掘创意、寻找灵感,更多更精彩的中国故事将继续被世界看见。
化繁为简、简而有质,张弛有度、形散神聚。创作者以内容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不断寻找着中国故事的“打开方式”。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判断,从一个个细节感悟背后的精神、价值与力量。它可以是火炬,是中国结,是那朵“人类共同的雪花”,也可以是“中国红”与“冰雪蓝”,是“闹花灯”“折柳寄情”的东方美。人们在技与艺的美中,获得文化的共鸣和共情。
(摘编自王瑨《让艺术焕发简约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举办过的两次奥运会都用简约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式的浪漫,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相比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现了美学升级,更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观。
C.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16位孔武有力的工作人员共同托起了“冰立方”,使冰立方拔地而起。
D.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撑,但最终依赖的还是创作者对文化的理解和对时代的感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整篇文章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例论证了文章的观点,即科技有助于艺术焕发简约之美。
B.文章第三段引用古人之语,可以看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追求简约契合了我国的文化传统。
C.文章第五段采用多个设问的形式,很好地阐述了科技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广泛应用。
D.文章第六段对不同质感和元素的中国结进行介绍,旨在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简约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简约的艺术风格并不是意味着创作者将艺术简单化处理,而是需要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匠心提炼,实现精准表达。
B.在科技的助力下,舞台艺术有了重构的可能性,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山水、日月、冰瀑等景观被搬到了舞台上。
C.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它虽然可以化繁为简,使艺术简而有质,但不利于创作者挖掘创意、寻找灵感。
D.观众可以从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火炬、中国节等细节中感悟其背后的精神、价值与力量,从中获得文化的共鸣和共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表一:近两年初冬档三大指数对比及2021年初冬档影片三大指数TOP3
表二:2021年初冬档影片普通观众与专业观众满意度排序对比
影片名称 普通观众 专业观众
普通观众满意度 排序 专业观众满意度 排序
《扬名立万》 85.3 1 82.3 1
《梅艳芳》 85.2 2 80.5 2
《铁道英雄》 84.1 3 75.9 3
《古董局中局》 83.9 4 73.3 6
《不老奇事》 81.9 5 73.7 4
《乌海》 80.3 6 71.5 7
《野马分鬃》 78.7 7 73.6 5
来源: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1年初冬档调查结果显示,初冬档满意度84.4分,居近五年同期第一位,同比增长1.5分。其中悬疑喜剧片《扬名立万》、音乐传记片《梅艳芳》、历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