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760字。

  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登临岳阳楼,观赏“朝晖夕阴,①____________ ”的雄伟景象;游至醉翁亭,感受“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四时美景;独往湖心亭,领略“雾凇沆砀,④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的西湖奇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虽然刘禹锡自己屡遭贬谪但作诗答谢的时候还是表现出“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的乐观豁达,他相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中秋月夜,因为苏轼很久没有见到自己的弟弟了,所以他用“⑦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他们行路虽难,但和李白一同拥有“⑨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
  【答案】    ①. 气象万千    ②. 野芳发而幽香    ③. 佳木秀而繁阴    ④. 天与云与山与水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⑨.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⑩.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气象”“阴”“畔”“婵娟”“沧”等字的书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江南的乡间,寒梅在残雪消融之时,便点睛那一树树报春之灯笼,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都分外妖娆。那__甲__(A.轻灵 B.轻便)的玉兰、鲜yán__①__(A.研 B.妍)的桃花、飘逸的杏花、忧戚__②__(A.qīn B.qī)的梨花、娉婷的海棠,还有自命清高的兰花,其实性子都很急,等不及司花女神的一声令下,或者浓妆或者淡抹,或者整齐或者零散地抢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千楼万院,__乙__(A.琳琅满目 B.姹紫嫣红)地开遍,一展风流。但以食为天的农人们,却更钟情于平平常常的油菜花,开了小灶,给足它们土地,__丙__。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给足它们肥料,让油菜花霸气地占据了所有城乡的视野
  ②丰润的黄色弥漫了整个美丽的江南
  ③一任油菜花肆无忌惮地染黄了一座座山头、一片片田野、一个个乡间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答案】(1)    ①. B    ②. B   
  (2)    ①. A    ②. B   
  (3)示例:寒梅在残雪消融之时,便点亮那一树树报春之灯笼。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yán——妍,鲜妍:鲜艳。故选B。
  ②戚——qī,忧戚:忧愁悲伤。故选B。
  【小问2详解】
  甲:轻灵:轻细空灵。轻便:重量较小,建造较易,或使用方便。因为是用来形容“玉兰”,应用“轻灵”。故选A。
  乙: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姹紫嫣红:指各种颜色娇艳的花朵。此处是用来形容花朵,应用“姹紫嫣红”。故选B。
  【小问3详解】
  画线句中 “点睛”与“灯笼”搭配不当,应把“点睛”改为“点亮”。
  小问4详解】
  ①句中的“给足”紧承前句中的“给足”,应为首句。③句中的“肆无忌惮”紧承①句中的“霸气”,应为次句。②为末句。故排序为:①③②。故选B。
  二、阅读(70分)
  (一)(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3. 对上面这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秋日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古之情,音韵婉转,格调苍凉悲慨。
  B.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联实写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生动传神。
  C. 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对应词语词性相同。“秦苑”和“汉宫”是借古称今的写法。
  D. 全诗除了第一句含有议论的成分,其余诗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