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320字。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故乡的认知,是在不断地创作中完成的。有位作家曾说,“文学写作,就是一场从家乡出发,最终抵达故乡的漫长旅程。”他认为“家乡是地理的,故乡是精神的。我们都有一个大地上的家乡和身体心灵里的故乡”。对此我深以为然。创作中的故乡意识,简言之就是从地理坐标到精神维度的飞跃。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有些远了,而精神上的故乡从未远离,一直存续在作品当中,随同创作一并生长。
我的笫一部网络小说是对故乡记忆的首次梳理。夜深人静一个人码字,眼前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频频展现出故乡的实景和地标,这份执着始自童年生活的投射。描绘乡村景色时,是在写故乡;塑造人物形象时,也是写故乡;着墨人情冷暖时,还是写故乡;瞩目世事变迁时,仍是写故乡……故乡在创作中被一遍遍回顾和温习,童年在作品中安放。但凡此种种,仅仅只是故乡形态的初出发。
经年的网文创作,形成了属于我个人完整的故乡谱系:从代表着童年的原生故乡写到涵盖着少年时代的次生故乡,再到青年时期的继生故乡,而后是派生的职场故乡,直至当下的故乡,一边创作,一边体悟故乡的内涵及至无限扩大的外延,同时也在不断地回忆、重读、思考和发现故乡。故乡不受限于 “故”,也包含了现在、此时,不局限于乡土、乡村,也涵盖了城市。故乡不一定是实地,既可以是地理意义上的某处坐标,也可能是意念中的景象或心灵上的情结,抑或是精神上的归属。故乡无定处,既是对“吾心安处是故乡”的解读,也是对“当下即故乡”的重新定义。从故乡出发,反观故乡,又回归故乡,这是每个创作者的必经之路。而此时我正行进在路上。同行的还有诸多网络小伙伴,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出发及回归。
从狭义上说,每个人都有故乡,正如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作家创作的“原乡”都是故乡,网络作者亦如是。幼时的记忆成为故乡的记忆,形成作家的精神模型,不但造就了他们的性情、气质,也影响着其写作风格。网络作者的地域性、民间性也一样浸透在字里行间,还有他读过的书、受到的思想熏陶,包括诸多生活细节等都会体现在文本中。
从广义上说,无论是网络作者还是传统作家,两者的文学故乡都是同一个。以络文学去除表象,实则更近乎唐宋传奇、魏晋的志怪小说,以及张恨水、金庸们写作流派的延续。因而说,自出处言,传统文络作者的启蒙,更是其成长过程中须臾不可离的滋养。网络作者将从传统文学中获取的阅读体验和从事实故乡中获得的个人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创作无论怎样解析,都必然映照着“故乡”的影子。不论对“故乡”如何重新定义,都不会妨碍到它在文学创作中作为永恒支点的存在与定位,传统文络文学亦然。
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其实是在探讨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研究文学新的发展走向,或可以说是探寻一种新的写作、阅读、传播、娱乐乃至于生活方式,甚至是探究一个时代的新气象。这诸多的“新”有无可能变成文学创作者的“新故乡”呢?尚无定论。当前能够确定的是文学已经开始对故乡集体回溯,今后几年乡村题材将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战场。中国文学迎来理性回归,从古典中未、到传统中去,从大众中未、到人民中去,从乡土中来、到乡村中去。此时的乡村已经不再是彼时的乡村,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是文学新故乡之所在。
作为网络作者,我们既不会缺席于时代,也不会缺席于文学,更不会缺席于故乡, 这是创作的初心、责任与使命。
(摘编自向娟《网络作家是否也需要“ 文学的故乡 ”》,《光明日报》2020年8月19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家乡”与“故乡”不同,前者是地理意义上的,而后者主要是精神意义上的。
B. 作者认为,不断创作就可以完成对故乡的认知,并且精神上的故乡可以随同创作一起生长。
C. 作者认为,网络作者的写作风格受幼年记忆的影响,幼时的生活细节构成其狭义上的故乡。
D.作者认为,网络作者的启蒙源自传统文络文学本质上就是唐宋传奇、魏晋志怪小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带有一定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文章开头便指出了对“故乡”的认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B. 作者既谈了其他作家的观点,也结合亲身创作经历谈了个人对“故乡”的理解,相当中肯。
C.作者在论述广义上的“文学故乡”时运用对比论证,将网络作者与传统作家进行对比分析。
D. 最后两段,作者提出“文学新故乡”的问题,同时表明了网络作家创作的初心责任与使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从创作第一部网络小说开始对故乡记忆进行梳理,在多年的网文创作中体悟着“故乡”的内涵和外延。
B. 作者认为,“故乡”的外延可以无限扩大,既包含时间层面的,也包含空间层面的;既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
C.网络作家和传统作家有着相同的“文学故乡”,无论是传统文络文学,”故乡”都是作家创作的支点。
D.作者认为新时代的中国乡村就是“文学新故乡”,乡村题材已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战场,中国文学开始理性回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网上问诊、在线就医、无接触式购药等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问诊后拿到电子药方。药品直接快递到家∶打开丰机软件进行网络复诊,与医生实时交流病情;电子社保卡绑定移动支付平台,扫码结算方便快捷……如今,越来越多人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捷服务。
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