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040字。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九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陈与义夜登小阁,回忆当年洛阳旧游、将古今沧桑和国恨家仇融入渔唱之中;“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1)【甲】文写于 (朝代),【乙】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2)选出【甲】文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A.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C.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不为苟得也
(3)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贤者,在“生”与“义”不对立的情况下,也希望两者保全。
B.在结构上,第二段末句的“本心”与第一段末句的“是心”相呼应,二者含义相同。
C.“是亦不可以已乎?”采用了设问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这种行为的疑问。
D.“生”与“义”都是与生俱来的。贤者之所以成为“贤者”,是因为他们在两者对立的时候,保持住了“义”的本性。
(4)请将【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分别译为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5)【甲】【乙】两文的观点相似,但所选择的表达方式不同,请结合下列表格梳理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
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主要表达方式 作用
【甲】文 作者通过判断句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乙】文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作者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语言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6)【甲】文中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乙】文中荀巨伯的哪些行为践行了这一主张。
二、现代文
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蚊子为何喜欢叮咬喝酒人
①《美国蚊子控制协会杂志》早在2002年就发现,喝酒的人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似乎会显著增加。这项只有13人参与的小型研究表明,那些喝了一瓶啤酒的人更有可能被蚊子叮咬,至于蚊子为何更容易被喝酒的人所吸引,原因尚不确定。
②我们确实知道蚊子会叮咬人类,这要归因于我们呼吸时会呼出的两种化学物质,即二氧化碳和辛醇。辛醇是亚油酸分解后产生的仲醇,通常也被称为“蘑菇醇”。因为它是帮助赋予蘑菇香味的化合物。
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吸醉鬼的血的蚊子也会醉吗?____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以醉酒人类的血液为生的蚊子数量众多,____针对这个课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昆虫学家谭雅??达普基表示:“我怀疑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类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非常低。”
④实际上,蚊子对酒精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昆虫学家科比??沙尔最近指出,喝了10杯酒的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可能只有0.2%。即使蚊子吸了那个人的血,其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蚊子吸血量非常少,相当于把酒精浓度稀释到1/25的程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