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32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三)文学作品阅读(12分)
桃花源记
汪曾祺
汽车开进桃花源,车中一眼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如同胭脂。这四五朵红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
有一位原来也想和我们一同来的同志,听说这个桃花源是假的,不来了。桃花源怎么可能是真的呢?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
刚放下旅行包,便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藠(jiào,野蒜)头……边喝边吃。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佐茶的茶食也都很好吃,藠头尤其好。我吃过的藠头多矣,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但都不如这里的又酸又甜又辣,桃源藠头滋味之浓,实为天下冠。
上午在山上桃花观里看了看。进门是一正殿,往后高处是“古隐君子之堂”。两侧各有一座楼,一名“蹑风”,用陶渊明“愿言蹑轻风”诗意;一名“玩月”,用刘禹锡故实。楼皆三面开窗,后为墙壁,颇小巧,不俗气。观里的建筑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虽为道观,无甚道士气。楹联颇多,联语多隐括《桃花源记》词句。这些联匾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一看山的老人摘下藏了起来,故能完整地重新挂出来,也算万幸了。
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所写的那样,“初极狭,才通人”。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竭,蜿蜒流至山下。走了十几步,豁然开朗了。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牌,写着“千丘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有两个水池子,山上有一个擂茶馆,再后就又是山了。如此而已。因此不少人来看了,都觉得失望,说是“不像”。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
看了秦人洞,便扶向路下山。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拱顶,无梁柱,云是明时所筑,似可信。亭后旧有方竹,现在只有一丛细竹。摸了摸,似乎有点楞。方竹亭前原来有很多碑,“文化大革命”中都被椎碎了,剩下一些石头乌龟昂着头空空地坐在那里。
旧的碑毁掉了,新的碑正在造出来。就在碎碑残骸不远处,有几个石工正在丁丁地斫治。一个小伙子在一块桃源石的巨碑上浇了水,用一块油石在慢慢地磨着。碑石绿如艾叶,很好看。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好多工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之民的风度。
晚饭后,把上午吃擂茶时想出的四句诗写了出来:
红桃曾照秦时月,
黄菊重开陶令花。
大乱十年成一梦,
与君安坐吃擂茶。
晚宿观旁的小招待所,栏杆外面,竹树萧然,极为幽静。桃花源无真正的方竹,但别的竹子都可看。竹子都长得很高,节子也长,竹叶细碎,姗姗可爱,真是所谓修竹。竹叶间有小鸟穿来穿去,绿如竹叶,才一寸多长。
修竹姗姗节子长,
山中高树已经霜。
经霜竹树皆无语,
小鸟啾啾为底忙?
晨起,至桃花观门外闲眺,下起了小雨。
作了一日武陵人,临去,看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门口的桃花还在开着。
(选自《人间草木》,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年8月版,有删改)
11.根据文本,请补填思维导图中的空白。(4分)
12.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以桃花为线索,渲染了一种澄澈清新的氛围。
B.文中两次写到“天真”,意在告诉我们游玩重在意趣,不必事事较真。
C.文中的两首诗既是对桃花源眼前景象的描绘,也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D.本文语言淡而有味、如话家常,又不失典雅,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一贯风格。
13.本文用大量笔墨写“擂茶”,请你探究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意图。(5分)
▲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三)散文阅读(17分)
在楼顶虚度时光
万宁
一直相信,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几年前,我在楼顶锻炼,见到四周空荡荡的,忽然想到:如果置身花丛,即使不锻炼,也会陶醉不已。于是,开始种花。从最开始的几盆花,到后来的几十盆,一点一滴,鸟儿做窝般,便做出了花园的样子。
牵牛花,是在清明前后播种的,长出四片叶子时,移蔸①,用竹竿靠墙牵引,青藤葳蕤②,绿叶向上攀缘。花苞夜里酝酿,清晨盛开,如梦般短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