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90字。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信息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10分)
(1)不要人夸好颜色, 。 (王冕《墨梅》)
(2)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3)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规律和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在中考前的班会上,你引用李白的诗句“ , ”,激励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2.根据语境作答。(6分)
当漫山的葱茏遮住悠远的( A ),我驻足青翠欲滴还休的云龙山林间。虫吟声声,鸟鸣悠悠。有清润的柔风淡淡地掠过miàn jiá( ),顿察时光的悠然,岁月的闲逸。宛似被唐诗宋词浸润过一般,草木之间都散溢着一股股墨香的秀雅。
阳光被枝桠撕碎成斑斑光点从树林间跌落下来,穿梭的痕迹像是一把把( B )的利剑。草叶最先把光斑俘获,在它们的怀抱里,光斑像极了童话世界里的小精灵,柔软地沐浴着静美的流年。
野花簇拥,一朵朵恣意绽放。纵是那雍容典雅的牡丹,也难以企及野花的豪迈。它们虽碌碌无闻,却为这如诗如画的云龙山,diǎn zhuì( )出诗意的世界。缓缓而行,这一刻,我亦是云龙山的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树,一抹云。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天际 天空 熠熠生辉 光彩夺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3.下面五个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初到徐州的人会醉的。 , , , , ,他们一个个如御风之鹤,翩然在博大浑厚的册页中。
①这里是黄帝后裔彭祖故地,自古列九州的彭城,被称为“五省通衢”和“北国锁钥、南国门户”,是交通与军事要冲
②这里山川优美,虽地处平原,却有三河七湖七十二山峦
③原来不知道有那么多的好,徐州的好是藏着的
④这里钟灵毓秀,不仅出有刘邦、项羽、张良、萧何、李煜等数十位帝王将相,更有刘向、刘禹锡、刘知几、陈师道、李可染等数百位精英
⑤这里历史丰厚,遗迹众多,仅二十余座规模宏大的汉墓,就构成人文景观的华彩篇章
A.①③④⑤② B.①②⑤③④ C.③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④⑤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关键情节会决定人物的命运走向。如《水浒传》中林冲在风雪山神庙后被逼上梁山,完成了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思想转变;《骆驼祥子》中祥子在虎妞自杀,
理想幻灭后,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花为题,从儿童的视角赞美母子之爱;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塑造出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者形象,两首散文诗都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方法。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所著,既是我国古代
地理名著,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古汉语中有一些词语与现在词语的字形相同但意义用法不同。比如:古时“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女,“烈士”指的是有气节有壮志的人,“汤”指热水,“牺牲”是为了正义的目
的舍弃自己生命。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12分)
商君者,卫之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①,事魏相公孙座为中庶子②。公孙座知其贤,未及进,病笃而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
孝公既用公孙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公孙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③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圣人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以公孙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