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30字。
2022年中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教师版)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走自己的路,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既要审时度( )势,又要坚定不移;既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又要尊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既要________,又要________。走自己的路,不要犹豫,不要迟疑。只要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方向,惜时如金,勤勉如牛,专心至志,持之以恒,就能在翻山越岭、披jīnɡ( )斩棘、挑战极限中展示生命的魅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审时度(duó)势 披jīnɡ(荆)斩棘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尊改成遵 至改为致
(3)仿照划线部分,在横线上续写句子。(2分)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2分,形相似意相谐即可)
2.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读诗,就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我们跟随《诗经》,去看“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跟随孟浩然,去看“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跟随纳兰性德,去看“③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浣溪沙》);跟随张养浩,去看“峰峦如聚,④波涛如怒”(《山坡羊??潼关怀古》);跟随常建,去看“曲径通幽处,⑤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读诗,就是一次人生的洗礼。“河流大野犹嫌束,⑥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读出了少年的意气风发;“海内存知己,⑦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出了青年的高远志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⑧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读出了中年人的乐观旷达;“⑨老骥伏枥,⑩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读出了老年人的奋发有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英雄在我们身边”主题征文比赛征稿日期截至6月15日,请大家抓紧时间,积极投稿。
B.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全力抗击疫情,有序复工复产,彰显着大国重器的“顶梁柱”作用。
C.盐城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地重视对地域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宣传,铁军精神已经成为盐城著名红色文化品牌。
D.有些学生考试书写潦草,错别字连篇,老师们心急如焚,而学生却对这些问题不以为然。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古诗词的地点中,“故园”指家乡,“沙场”指战场,“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神州”指中原地区。
B.“工匠精神”“共筑梦想”“绿水青山”“英雄辈出”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C.在本次“战疫”中,中国不仅对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而且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这句话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
D.《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这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各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着重记录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A(B.英雄辈出 是主谓短语;C.递进复句D.西汉刘向,国别体史书)
5.综合性学习。(7分)
近日,学校开展了“国潮正当红”的主题活动,结合以下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1月31日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歌舞类节目《只此青绿》生动还原900多年前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让不少观众大呼震撼,一夜之间火遍神州大地。再联系到之前的国风舞蹈《唐宫夜宴》、“水下洛神”的走红,我们不难发现,观众对于节目的观看不再仅仅局限于休闲娱乐。一大批优质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掀起了一股国风新潮,这恰恰是国人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的过程。
材料二:冬奥会恰逢春节,冬奥会里也融入了满满的“中国风”。冬奥会徽“冬梦”体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吉祥物“雪容融”设计灵感源于象征中国团圆的灯笼,还融入了剪纸艺术,天安门广场的中国结花篮格外引人注目,国家队制服的整体元素取自中国的古画《千里江山图》,奖杯的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无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材料三:“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节目,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表达,所以在创作中我们要吸取潮流文化的一些特征、特点和优势,然后借用‘潮’的呈现方式,传播我们的节目。”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引入IP(智力创造的版权)概念,提出“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加强IP开发和转化,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网络文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根据材料,完成下面的情景对话。(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