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770字。
古代诗词曲鉴赏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第一中学         黄志强
【古代诗词曲类别】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2002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田园景象和闲适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
    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
    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守的高尚节操。
    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鉴赏内容和方法】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把握形象。
    “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诗人自我形象(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
读完一首诗,首先要看它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
    特别要提醒的是,对于表现自然美的诗歌,理解时切忌牵强,要避免程式化的人为拔高。
    2、品味语言
看看诗中哪些字词、哪个句子用得准确,或用得生动,或感情色彩浓烈,尤其要重视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和数词。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等一连串的动词用得十分形象,三个动词从不同的角度诉诸不同的感觉,串连了陡峭的山崖、汹涌的骇浪、滔滔的江流三种形象,集中地突出了古赤壁战场令人惊心动魄的雄奇景象。
3、分析形象
看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例如,《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的一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其中有的是用读者熟悉的声作本体,表现乐声的富于变化,如“如急雨”“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如裂帛”;有的是用有形的本体表现无形的乐声,如“花底滑”“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奇突出刀枪鸣”。这些比喻既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又将她的演奏描摹得生动可感。
又如,秦观的《鹊桥仙》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方面歌颂了理想的爱情的圣洁与永恒,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4、欣赏技巧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现方法和抒情方式。表现方法要看该诗想象是否丰富、联想是否恰当,特别要看有没有运用烘托、反衬、象征等手法。
例如,《琵琶行》中写了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如“枫叶狄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写了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写了 听众的反应,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满座重闻皆掩泣”。这些渲染有的烘托了“送客”时的环境气氛,有的则烘托了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5、注意题目
不少古代诗歌的题目或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作些思考,便会抓住该诗的感情脉络。
例如,1997年高考卷《望君山》,有题目可知是写景;2000年高考卷《约客》,结合题目写约客人来下棋时的心情。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
1、概括全诗的主旨
“主旨”,或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情,或是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
例如,2002年高考卷题目的设计就体现了把握主旨的要求,很多考生在理解《春夜洛城闻笛》时,把该诗的主旨理解为是写离别之情,而实际上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评价诗歌意义
或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对认识诗人所处的社会有何意义,对认识某一历史事件有何价值),或指出该诗的局限性(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历史唯物主义)。
3、分析作者的态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