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戏剧知识,全剧情节,人物形象,导学案约5470字。
《窦娥冤》导学案 编写人:杜海波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
3、赏析课文,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4、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1.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
导学过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鉴赏: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望西都,意踌躇”。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油然而起。“伤心秦汉经行处”两句,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卖花声•怀古》是一支咏史之曲,抒发了连年战争造成“生民涂炭”的悲剧情感。张可久在此作中对于项羽、孔明、周瑜和曹操,以及立了安定西域功勋的班超,一概加以否定。因为历史上的战争,归根结底是“英雄”们争夺天下或建功立业的手段,而战火给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这在民族战争频仍的元朝社会,还是有它具体的针对性和一定积极意义的,也反映了作者的民族思想。
基础导练:(预习案)
资料链接:戏剧是一门集舞台、语言、音乐、肢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 戏剧的组成要素:
文学(剧本)、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唱腔)、美术、雕塑(布景、灯光、舞台)、舞蹈(动作、姿态)、表演(中心要素)
戏剧分类: (1)按作品的内容性质分: 悲剧 喜剧 正剧
(2)按表演形式划分: 话剧 歌剧 舞剧 歌舞剧 诗剧
(3)按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按作品容量大小和结构:多幕剧、独幕剧
(5)按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川剧、黄梅戏
元杂剧的体裁特点
1、结构——四折一楔子 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之外可以加一到两个楔子。
剧本构成——曲词,宾白,科介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