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10字。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以“巴黎”作为切入点,通过朗读、品析、归纳、比较,感受“巴黎”城市文化的魅力;理解作者意图,学会辨析城市的文物和文化的区别。
2、联系杭州,分析现状和未来,学会正确看待城市的发展与历史的保护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对城市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对民居文化价值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辨析文物和文化的差别,理解作者意图,能运用课文中的保护历史文化的理念解决问题。
一、导入——“推出巴黎”
由标题“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导入,引出本文阐述观点的重点参照物“巴黎”。
二、走近巴黎
1、为什么要用巴黎作为例子来阐述?——“到处美国看新的,到欧洲看老的”而巴黎是欧洲名城中的最典型者。
2、何谓“老”?“老”与“旧”的区别何在?——突出其中的“历史感”
三、欣赏巴黎
1、巴黎的历史感主要从哪些方面显示出来?
一为著名文物古迹,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属于它们是耀眼的顶级象征;二为巴黎的老街老屋;墙壁、阳台的铁栏、磨圆的石块等,而且,巴黎的真正历史感恰恰隐藏在那些风光依旧的老街老屋中。
2、走进老街老屋——课文第三段品欣赏
——这段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巴黎的“老”?从哪些词上面感受到一种“老”?
3、感受巴黎的“历史感”——课文第四段品读欣赏
——老街老屋的历史感从哪里体现出来?
走在巴黎的老街老巷中,仿佛在温习一个个久远的历史故事,捡拾着一颗颗闪光的文化贝壳。每条街道都足以把你从这个世纪带回从前。空气中飘散着文人的絮语,像是陷入了莫泊桑、小仲马的小说里;像是在聆听圣桑、拉威尔的乐章;又像是迷失在了毕加索、马内等画家的梦境里。巴黎那浩大而深厚的文化,正是沉淀在这老街老巷中。
那么,为什么要和“博物馆”的“确凿、冰冷”作比较?
四、思考巴黎——课文第九、十段品读欣赏
1、究竟是谁把这大片大片的老街老屋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了?——巴黎人自己
2、同样经历了现代化冲击的巴黎为什么能保护得这么好?他们走过了怎么样的道路?找出文章中有关材料加以说明。
——也经历了很长的道路,从1913年颁布的最早的城市保护法、1943年以来的保护法到1964年建立“文物普查委员会”可以看出巴黎人思想的不断变化,对城市文化保护有了清晰的民居保护区和严格的保护民居法规、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形成了自觉而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