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20字。

  2022年上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语  文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6页,三道大题,26小题。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一、积累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7分)
  英雄,是民族的脊  ①  (A.jǐ   B.jí)梁,是时代的先锋。古往今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历史的转折处,          ;在命运的转折点,           。英雄伟大,是因为他们的事业伟大;英雄不朽,是因为他们的功业不朽。“           ”这是少年英雄的气概;“          ”这是老英雄的壮志。
  中华民族是一个  甲  (A.崇拜   B.崇尚)英雄、英雄bèi  ②  (A.倍   B.辈)出的民族,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舞台上,用慷慨壮美的诗词,向英雄们致敬,向盛世荣光的  乙  (A.缔造   B.制造)者们,道一声——最美英雄。
  1. 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___     ②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3. 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第一段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英雄常常视死如归,勇赴国难    ②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③英雄常常横刀立马,力挽狂澜    ④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寒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D.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5.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线条的起落清晰可辨。宋代梁凯《李白行吟图》中礼拜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的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A.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以”“是”“的”“只”“便”“而”都是虚词。
  B.文段中加点的词语“风格”“延伸”“斗篷”“线条”词性相同。
  C.文段中加波浪线的短语,“闻名世界”是动宾短语,“重要特征”是偏正短语,“身体的结构”也是偏正短语。
  D.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的主干是“这样是特点”。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把“广泛”移到“全社会的”后面)
  C.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把“有了”改成“得到了”)
  D.不管鸟儿翅膀多么完美,即使不凭借空气,也无法飞上蓝天。(把“即使”改成“如果”)
  7.下列有关文体、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郭茂倩编纂而成,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陋室铭》是唐代的刘禹锡写的一篇铭文。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芳芳积累了很多包含生肖动物的成语:生龙活虎、猴年马月、鸡飞狗跳、虎头蛇尾。
  8.阅读下面对《海底两万里》中人物的点评,填写与之对应的人物。(只填序号)(3分)
  ①康塞尔   ②尼摩船长   ③尼德??兰
  A.他是个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反抗失败后的他选择了归隐大海,他曾经对阿龙纳斯说“海上极度太平。海洋不属于暴君。在海面上暴君们还能行使不公平的权利,他们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