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个单元。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随课微写
单元概览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都是新闻题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 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 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 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 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飞天”凌空》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 再现了 “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一着惊海天》本文抓住歼 -15 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 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第1课 消息二则
习作引导
写作消息时结构很重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则消息结构明了,层次清晰,主题鲜明。
课文示例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的正文由岛屿、主题、结尾三大部分构成,各部分安排得清晰明了,井井有条。开篇第一句话为导语,毛泽东主席立足全局,高屋建瓴,运用极具简洁的语言,对胜利渡江的英雄壮举以高度概括,紧接在消息的主体中进一步讲述渡江战斗的过程,消息的结尾与主体内容紧密衔接,条理清晰,概括性强。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的正文包括导语和主体两大部分。读了导语,我们对当时整个渡江战役的额盖帽,会有一个初步的嗯了解,同时也会激起我们想进一步了解详细战况的欲望。主体部分层次分明,线索清晰,有条不紊,全面、准确突出揭示了战役的形势和发展的趋向。
随课微写训练点:新闻结构
技法点拨
怎样给新闻拟标题
1 抓住关键句、特征句.所谓关键句、特征句,是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
2 表达形式要规范.答案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或“什么怎么样”.
3 注意限制条件.概括要点或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的条件,如字数限制,如果有其他限制性条件,也一定要遵守
怎样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1.扣标题法 新闻的标题往往交代了新闻的主要事件 因此往往也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2.紧扣导语法 找新闻的导语或中心句,导语是一则新闻的核心内容 中心句往往在此部分.
3.组合要素法 围绕六要素,组合主要事情的关键词
提取共同点法 若是几段,则抓主要内容,抓共同点.最后,根据字数限定组织语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随课微写
单元概览
本单元课文逐渐由七年级富有诗意、包罗万象的人文主题走 向对社会生活、情感哲思以及情操志趣的关注,人文主题慢慢走 向生活的现实与生命的本然。
《藤野先生》(鲁迅)主要回忆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 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 怀念。鲁迅初到东京时,厌恶“清国留学生”留学不学的现象, 转去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相识。重点叙述藤野先生为鲁迅添改讲 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几件事, 塑造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对科学严谨求实,毫无民族 偏见的形象。字里行间既有冷峻的现实又有师生的温情。本文在 写法上也有特色:写作顺序采用时空结合的方法。时间上,全文 运用顺叙,中间插叙“物以稀为贵”和“你改悔吧”一句的来历。 空间上由东京一一仙台一一国内。写作方法上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包括冷暖色调的对比。语言上主要运用比喻与反语。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 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课文语 言质朴却饱含深情,展现了母亲勤劳智慧、坚强不屈、识大体顾 大局的形象。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 像画”,作者先刻画了托尔斯泰脸部多毛、长相平平,令拜访者 感到失望的外貌特征,接着描绘他的眼睛,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 的精神世界。文章重点抓住肖像描写,欲扬先抑,并运用大量的 比喻和夸张,言辞间流露出崇敬与赞美。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 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展现了玛丽??居里热爱科学、顽强坚持、 乐观向上的伟大形象。作者运用一个个镜头展现居里夫妇投身科 研的热情与决心,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串联课文,增强 文章的真实性。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关涉“生活中的回忆”主题,以展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和主旨,它们在思想内涵、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千秋。
第6课 藤野先生
习作引导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具体叙述了交往的缘由、经过和别后的怀念,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同时作者叙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思想品质。
课文示例
【示例】1.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解析】:了解女人裹脚,表现了先生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示例】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解析】:纠正解剖图,表现先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循循善诱的治学态度;
随课微写训练点: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技法点拨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典型事例来写。才能活灵活现,使人信服。因此选取典型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题眼选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中心词是“题眼”。我们紧紧扣住“题眼”就扣住了中心,围绕中心选材,文章才有灵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