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9210字。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从唐朝讲起,它创立的那一天,就开启了一个以长安都城所代表的关中为中心(函谷关以东的)关东为辅佐、江淮为兼纳的,三位一体且混融胡汉众多人群的王朝政权建设道路。这主要表现在唐高祖和唐太宗初期对中原农耕地带的经营之中,随后,唐太宗和唐高宗又在这个基础上相继征服东西突厥、收降铁勒诸部等周边胡系势力,确立了将长城东西南北并合在一个异质性大型王朝之内的格局。
为什么唐朝能够超越以往中原王朝国家的传统格局呢?通常的理解是,这属于“大一统思想”的践行,是以李唐皇室为代表的统治集团“胡汉混融”思路及其方针政策颁行带来的结果。情况的确如此,但是如果没有此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系与周边各族势力的相互混合交融,唐朝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群交往为后续容纳广泛的唐王朝奠定了基础,这可以揭示出中国表征的东亚古代王朝“累积性建构”的基本特质:第一,王朝的相互转换,通常是后者通盘继承前者并延此顺行发展;第二,汉系王朝解体之后,周边异质性力量一旦崛起或强盛,也常常参与中原的角逐并与之汇合,其“果实”随之被后起的王朝全盘接收进而开启“坐大式”的建构道路。
正是在跨越中原内外、兼纳胡汉各系人群的“循环式”衍进中,中国王朝更替之后的再建构就呈现出超越前者的趋势。一旦这种建构达不到规模或局限在某个特定地域,抑或当它衰竭之时,就会被能量更大的后起者所替代。换言之,自秦朝开始,古代中国王朝的演变就形成了这样的模式:王朝前后的更替多是后者延续前者而非改弦更张,整体上呈前后延续而非断裂之倾向,单个王朝虽然存时长短不一,但被整体的延承所遮盖,前后贯通、“大一统”就成为它的基本特性。这是我们对中国古代王朝历史演进的一个总结。
如果想更清楚地说明它的特性,东西方的对比或许是一个理想的参照。围绕地中海建立的罗马帝国,它的多人群组合、多地域连接、多文化聚合形成的超越式帝国,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与东亚秦汉隋唐王朝有对应和参考的价值。就单独帝国的延续而言,罗马帝国存续时间之长久,超过中国历代的任何王朝,然而罗马帝国东西分裂之后各自解体,要么被欧洲境内其他王国、公国和诸侯延承,要么就被奥斯曼王朝推翻;即便是欧洲随后崛起的王朝帝国的新格局,也多是在日耳曼主导的势力统辖之下,与罗马帝国不发生直接关联(尽管有统治者口头或书面的承诺)。
这又与古代中国王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国家的建构有如此的差别?这是一个令学术界感到颇有意思的话题。限于条件,我们这里无法给出详细答案,但曾经的罗马帝国的不同发展模式,至少能够为我们理解中国王朝的“累积性”特征并做出阐释,提供一个有益的参照。
(摘编自李鸿宾《唐宋时期王朝都城变迁的历史考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朝以后,历代都是以关中为中心、关东为辅佐、江淮为兼纳的三位一体且混融胡汉人群的政权建设模式。
B.从唐朝开始的王朝政权建设道路有赖于前面朝代的基础,这和中国的“家天下”的世袭制度有关。
C.由于研究条件及研究水平有限,作者还无法给出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国家的建构差别原因的详细答案。
D.了解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分解继承历史并对比中国历史,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王朝的“累积性”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古代“异质性大型王朝”建立的原因及其特征。
B.文章多选用短句,论证条理清晰、语言严谨准确,说服力强。
C.文章举罗马帝国事例的时候采用了对比论证,这增加了论证的力量。
D.文章大多的论证段落都是先阐述理论,再举实例论证,这使得文章论证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朝能将长城东西南北并合在一个异质性大型王朝里,不仅有前朝的功劳,更有唐朝几代任皇帝的苦心经营。
B.唐王朝践行了“大一统思想”,这是其能够超越以往没有践行这一思想的中原王朝国家传统格局的主要原因。
C.魏晋南北朝朝代更迭,使得中原汉系与周边各族势力相互混合交融,这为唐朝的混融胡汉的政权模式打下了基础。
D.一旦一个王朝的发展受限,抑或力量衰竭,就会被更强大的力量代替,这使得王朝更替后的再建构呈现超越前者的趋势。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寻找细微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2年4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五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持续提升。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53.1万件,年均增长13.4%;累计注册商标2770.5万件,年均增长29.0%。著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也屡创新高。截至2021年年底,国内(不含港澳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是2017年年末的近2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由2017年的2265.1亿元增长到378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