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80字。
第五单元 11.1 谏逐客书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3.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 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抓住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李斯的这篇奏书的说理艺术,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顺情入机,动言中务,入情入理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学习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难点:
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学,两个朴素的字眼,但也是永远道不完、言不尽的驾远苍穹。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抬头仰望,蔚蓝的天空带我们穿梭到了另一个时空,一个文字堆砌的世界,一个宁静淡泊的世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经典名篇——《谏逐客书》。
二、写作背景
据《史记》记载,秦王逐客是导火线是“郑国渠”事件。
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劝阻秦始皇不要逐客。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三、作者介绍
李斯(?~前208)中国秦代政治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