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30字。
第八单元 15.2 答司马谏议书 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句,能准确翻译文句。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销有力的词语的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安石变法”距今已有近一千年。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里无形硝烟。现在,让我们撩起历史的面纱,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感受一下他们之间来自文字的针锋相对吧!
二、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三、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自幼饱读诸子百家之书,21岁进士及第,历任多处地方官,后拜相,力主革新,在宋神宗支持下,主持变法,积极推行新法。后遭保守派猛烈攻击,辞官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外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其散文雄健奇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是风格高峻。著有《临川集》。
四、题目解读
“答” 即“答复、回复”之意。
“谏议” 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