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50字。
第六单元 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的有关知识。
2.学习本文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3.把握“风雪”等环境描写的作用。
4.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分析小说情节,体会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的小说主题,深入认识到造成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分几个阶段及其变化。
难点:
分析“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这样评价《水浒传》:“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108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一百单八将,我们不可能在此一一研读、分析,那就让我们从林冲性格的塑造上,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感知中国古典小说的巨大艺术魅力吧!
契诃夫以其卓越的幽默讽刺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变色龙”和“套中人”。“变色龙”已成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代名词,那么“装在套子里的人”又是哪类人的符号象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套中人”,一识其“庐山真面目”。
二、写作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代,即宣和年间(1119—1125)。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宋徽宗贪图享受,滥用奸臣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水浒传》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民起义。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聚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
三、作者介绍
施耐庵(约1296—约1370),祖籍苏州,后迁居兴化白驹镇。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元至顺年间,施耐庵考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