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40字。
第三单元 9 说“木叶” 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的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这一意象的意蕴,把握其艺术特征。
2.了解中国古代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赏析诗歌语言的韵味。
3.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提升梳理论述类文本层次的能力。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文中所举诗句的意蕴,借鉴文中观点尝试分析更多的诗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基本观点,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
审美鉴赏与创造:梳理文中所说“木叶”与“树叶”的不同特征,品味诗词意象背后的意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自主梳理更多的古诗词意象,加深对传统诗词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的严谨缜密,了解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征。
难点: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力。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在众多名句中,为何“木叶”如此受青睐呢?什么是“木叶”呢?“木叶”中又展现出怎样一种美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木叶”的世界,去感受它,了解它,领略它的美吧。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把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人。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工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
三、作者介绍
林庚(1910-2006),原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主要从事新诗的创作和古代文学、古典诗歌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其学术道路曾被概括为“诗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楚辞和唐诗的研究方面。在唐诗研究方面,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同时提出了对盛唐诗歌的另一艺术概括——“少年精神”。主要作品专著《中国文学简史》《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论文《唐诗的格律》《关于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些问题》《盛唐气象》《陈子昂与建安风骨》等;新体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
四、题目解说
《说“木叶”》是一篇文化随笔,属于议论文中的杂文。“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本文论题;说“木叶”就是对古诗中的“木叶”这一意象进行论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