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50字。
第一单元 2.1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贰、鄙、过、知、蔽、以、而”等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判断句和宾语前置。
2.分析梳理本文的论辩技巧。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文言文的结构、表达、运用,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言内容,学习历史事件并查阅资料,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法,把握规律,发展提升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烛之武说秦伯的思路和技巧,赏析烛之武的形象。体会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左传》不仅是史学著作,也是先秦著名文学作品。体悟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左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增加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贰、鄙、过、知、蔽、以、而”等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判断句和宾语前置。
难点:
掌握论辩技巧。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海军处长金泊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刘勰《文心雕龙》中也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个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敌军的人物——烛之武。他是怎样说退敌军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二、写作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援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立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了。
三、作者介绍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时期鲁国人。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大量的史料,依《春秋》著成了编年史《左传》,晚年双目失明,仍发愤编修国史和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四、题目解读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原文没有题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