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040字。

  第三单元  8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脉络,归纳内容要点,总结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色。
  3.了解相关建筑知识,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囯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析简明、准确的语言风格。把握中国建筑文法和“词汇”的含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理清文章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思考为何说不同建筑词汇能表达不同的感情;理解各民族之间建筑的可译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难点: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中建筑属术语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的音乐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器乐就有独特的二胡、古筝,那么中国的建筑是否一样拥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呢?下面请大家用关键词来写出中国建筑的特征,(学生写答案)大家的答案很丰富,我们一起学习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看看我们的答案是否准确。
  二、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0年5月7日梁思成发表了《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1953年,在极“左”思想影响下,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一样他曾向中央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并蒙受不公正对待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三、作者介绍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生于日本东京,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曾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建筑的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