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00字。
第六单元 12.1 祝福 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识记作者及作品;
2、了解文章创作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能复述重点情节;
4、准确把握祥林嫂等人的形象特征;
5、理解鲁迅文章的深刻性。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体会语气词在具体语境中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写作时复杂心理和思想境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奇异的珍宝被毁坏,令人痛悔;美好的生命被毁灭,让人愤怒。我们忘不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站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里,手握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他是谁?他是少年闰土。可惜二十年后的他却变得迟钝麻木。那手罩碟子,说着“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是谁?是孔乙己。善良的孔乙己却不明不白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善于通过悲剧性人物去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今天,就让我们踏入鲁镇,去感受一个没有春天、没有祝福的女人的悲惨命运。
二、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这一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因此鲁迅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了《祝福》这篇小说。
三、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2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