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00字。
湘西文化的追寻与怀想——符云亮《秘境诱惑》解读
刘 晗
湘西作为一个地名能指这些年来是越来越被世人所熟知了。这里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奇异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旅者和游人。他们以惊羡的眼光尽情地享受着这迥异于自身生存之地的奇山异水和风土人情。他们既感慨又喟叹,他们为大自然对此鬼斧神工的雕琢和栖居于这里的生命所创造的神奇所折服。他们中不乏文朋诗友、迁客骚人,其中也曾有人用自己多彩的笔墨对这片让人着迷的土地和由此而生发的心灵旋律进行了缠绵悱恻的书写。然而,对于湘西来说,他们注定只能是一个又一个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过客。更何况,他们中的很多人无不是带着猎奇的心态,怀着对湘西边地荒蛮的欣赏和湘西人的原初生存形态的窥探而来,这就注定了他们无法深入到湘西文化的堂奥,无法进入到湘西精神的深处。他们对湘西的理解可能永远都是印象式的、零乱的、平面的,永远都是一种浮光掠影式的读解与想象。就此而言,对于湘西,他们永远都是一个个有着深厚文化隔膜的“他者”。符云亮似乎不同,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湘西人,生于斯长于斯,成年之后才离开这块让他魂牵梦绕的土地到外面那精彩的世界去闯荡去谋生。生于斯长于斯,使他持一种本土性的文化立场成为可能。多年来无尽头的漂泊和离乡,又使得他对湘西有着一种难得的情感上的距离。本土性的亲近与漂泊离乡所产生的情感距离构成了一种内在的审美张力,使得符云亮对湘西的美学理解既不同于一个文化他者式的局外人,也不同于一个画地为牢、缺乏反思超越精神的本地人。这种张力关系无不成了我们理解符云亮《秘境诱惑》这部文集的一把重要钥匙。在我看来,《秘境诱惑》的全部魅力亦由此而衍生。
一、湘西文化精神的追寻
湘西曾经是一块蛮荒之地,地广人稀、生存艰难,这些造就了湘西人性格中的血性、勇敢、彪悍、仗义执言,当然在非常时期他们也干杀人越货的勾当,也有落草为寇的行径。以至于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于湘西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等影视所展示的湘西多匪患的艺术想象中。基于此,符云亮的散文有着一种穿越历史迷雾还原湘西精神原貌的吁求,于是每一个跟湘西人生存息息相关的文化符号都成了他复原湘西文化精神的有效通道。他要通过他的散文使湘西人、湘西的文化精神从历史深处中走来。湘西人好斗争,但绝不是为掠夺而斗争,而是为了生存需要、反抗压迫、维护正义而斗争,为了民族大义而斗争。《好一个意味深长的七月八》追怀七月八这个苗族节日的由来,一个叫张二郎的苗家汉子为了替父老乡亲夺回被土匪抢去的钱粮,只身前去土匪窝与土匪斗争,由于张二郎的勇猛,土匪只能躲在城堡里不敢出来。张二郎用三十六把钢刀插进城池旁的大古树上构成刀梯,爬上城堡杀死了土匪头,由于在战斗中失血过多,自己最后也不幸身亡。因为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八,为了纪念张二郎所以才有了后来这个盛大的民族节日。也正因为有张二郎用钢刀插入古树登上城池杀死土匪的事迹,才有今天苗族节日七月八中所必备的苗家男儿“上刀梯”的仪式表演。《神秘的土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