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5340字。
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是全民用于记载道德生活经历、交流道德思想、表达道德情感、叙述道德意志、描述道德行为方式的工具。中国道德语言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汉语表达系统。在汉语表达的意义体系中,伦理意义居于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中国道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表达伦理意义。所谓“伦理意义”,是体现人类伦理价值认识、伦理价值判断和伦理价值选择的语义系统,其核心要义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应然性或规律性。中华民族借助道德语言来表达其伦理价值诉求,实质上就是要表达我们追求的伦理意义。很多汉字具有伦理意蕴。《礼记》说:“德者,得也。”这不仅意指“德”与“得”两字同音,而且意指两者同义。古代中国人所说的“德”在本然意义上是指“得到”,具体指人们获得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的事实。可见,“德”字蕴含着要求人们以德求得或以得拥德的伦理意涵。有些汉字可以直接表达伦理意义。例如,“忠”字的字形直观地显示出两个方面的伦理意义:一是指“心正”,没有歪心思;二是指“专心”,没有三心二意。因此,“忠”的伦理要义是“忠心”或“心忠”。在汉语中,“忠心”或“心忠”是“忠”字内含的伦理要求。
中国道德语言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中国人具有崇尚伦理的悠久传统,强调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人们普遍以弘扬伦理为美、为真、为善,以背离伦理为丑、为假、为恶。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通过道德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中国人最重视道德教育,坚持“道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并且将它付诸落实,因此,几乎每一个人从小就会受到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并且会掌握比较系统的伦理话语体系。在中国,很多人知道“岳母刺字”等经典道德故事,能够熟练地引用《周易》《论语》等经典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者爱人、天下大同等伦理术语。中国人普遍喜欢从“伦理”的角度来观察和谈论生活。在传统社会,道德生活就是合乎伦理的生活。人们可以对政治、宗教、文艺生活采取超然的态度,但对伦理和道德却高度重视。遵循伦理的规范性要求,过有道德修养的生活,人们普遍信奉这样的道德信念: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中国道德语言借助文字、词语、语法、修辞等形式将道德文化表达出来,使它内含的伦理意义变成可以言说、交流、沟通、解释、理解的东西。没有道德语言的建构作用,道德文化只能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当然,中国道德文化对中国道德语言也发挥着同等重要的建构作用。它是道德语言旨在表达的内容。如果没有道德文化提供的具体内容,中国道德语言便没有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的关系本质上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中国道德语言是具有巨大魅力的道德语言形态,这是因为它表达的内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中国道德文化是具有巨大魅力的观念形态,这是因为它的表达形式是特别具有解释力、说服力、感染力的道德语言。中华民族历来追求美善合一的生存方式。我们创造了优美的道德语言,并且用它来表达我们向善、求善、行善的道德生活,从而谱写了别具一格、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一部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就是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历史。
(摘编自向玉乔《中国道德语言的价值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道德语言是只由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
B.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汉语表达系统。在汉语表达的意义体系中,其主要功能是表达伦理意义。
C.在传统社会生活中,人们高度重视伦理和道德,却忽视政治、宗教、文艺生活。
D.中国道德文化对中国道德语言发挥着建构作用,其中道德文化是形式,道德语言是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证中国道德语言对中国道德文化强有力的建构作用,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B.文章首段对中国道德语言对全民发挥的作用作了总结性概括,并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C.文章第二、三自然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来论证中国道德语言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这一观点。
D.文章最后两段主要论证中国道德语言和中国道德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作者看来,道德语言和道德文化同等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很多汉字具有伦理意义。如“德”字蕴含着要求人们以德求得或以得拥德的伦理意涵;“忠”字的伦理要义是“忠心”或“心忠”。
B.道德文化提供的具体内容是道德语言产生的前提条件,同样,没有道德语言的建构作用,道德文化只能处于被遮蔽的状态。
C.中国道德语言之所以是具有巨大魅力的观念形态,这是因为它的表达形式是特别具有解释力、说服力、感染力的道德语言。
D.我们可以用优美的道德语言来表达我们向善、求善、行善的道德生活,从而谱写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年9月17日12时4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况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当晚,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乘坐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