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570字。
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 150分钟完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答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规定的答题区域以外答题无效,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①文学研究要不要接“地气”,怎么接“地气”?
②当下,不少文学评论和文学史研究在“兜圈子”:只在作家作品——批评家、 文学史家这个圈子里打转,很少有人把目光放到圈子之外的普通读者身上。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重在作家作品评价的研究不好、不重要。相反,文学研究在作家作品的一亩三分地上深耕细作,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多数文学研究只在“内循环”式研究的一条道上走,不考虑普通读者的接受情况,割裂了作品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今天的文学研究之所以单调乏味、缺少活力,恐怕与这种做法有很大关系。
③文学研究离不开“理想读者”。所谓“理想读者”,并不是大众眼里高不可及的专业评论家,而是被很多人忽视的普通读者。很多情况下,能够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作家作品实际效果的,首推普通读者。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都在“参与”文学活动。所以,普通读者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不仅理所当然,而且很有必要。同样,作为文学研究的“大头”,文学历史研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家与评论家的对话,而应当把注意力放到大量普通读者身上,看他们所传递出的普遍的趣味、审美与判断。因为普通读者才是更准确、更真实、更富有价值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不但要重视专业评论家写的文学史,还要关注并写出大众的、群体性的文学活动史。
④文学研究一旦走进普通读者,就会豁然开朗、别有天地。我国现在每年有3000多部小说问世,但生产、销售、传播、阅读等情况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比如,那些畅销小说是怎样出炉并引发轰动效应的?这些小说主要在哪些方面引起当代读者的兴趣或关注?怎么看“策划”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普通读者的“反应”和批评家的评论之间有什么不同?小说如何影响普通读者的精神生活?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下功夫琢磨,研究透了,弄明白了,是很有意义的。再比如,社会各阶层文络文学的生产传播,中小学语文中的文学教育,电视、广告中的文学渗透,甚至四大名著、古代诗词对当代精神的影响,等等,都可以做专题调查研究,也同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当前社会各阶层群体的文学阅读情况,包括农民、城市白领、普通市民、大中小学生等群体的文学阅读调查;一些重要文学类型的接受,如诗歌、武侠小说、打工文学等的接受情况;文学经典在社会的传播、阐释、变异的状况等,都大有文章可做。
⑤因此,走出“象牙塔”,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走进社会大众,是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做到这一点,既要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读者的“反应”,又要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在社会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创造性地运用访谈、问卷、个案调查等方式,通过大量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充分论证文学的社会“事实”。只有进入粗粝但丰富的现实生活,文学研究才能接通“地气”,把最真实、最生机勃勃的一面还原给作家和研究者,从而打开束缚创作灵感的“绳扣”,激活被“学院派”禁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温儒敏《文学研究也要接“地气”》)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文学研究单调乏味、缺少活力的原因恐怕与“内循环”式的研究有很大关系。
B.对社会各阶层文络文学的生产传播,电视、广告中的文学渗透进行专题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C.只要把关注点放在大量普通读者身上,就能使文学研究“接地气”,走出文学研究的局限。
D.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走出“象牙塔”,进人粗粝但丰富的现实生活,走进社会大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解释了“理想读者”的概念并论证了“理想读者”对文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B.第④段作者提出一系列问题旨在表明我国现阶段文学研究的现状——不深透, 功夫不够。
C.第⑤段作者从“怎么办”的角度指出了文学研究走进现实生活的一些具体的方式。
D.本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论证了文学研究也要接“地气”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考虑普通读者的接受情况,会割裂作品和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所以文学研究聚焦于作家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B.很多情况下,普通读者参与文学活动,能够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作家作品实际效果。
C.一旦对社会各阶层文学阅读状况及阶层群体文学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文学研究就会豁然开朗,取得累累硕果。
D.要激活被“学院派”禁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需打开束缚创作灵感的“绳扣”,这样文学研究才能接通“地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 6题。
科技兴海 挺进深蓝
——青岛西海岸新区紧扣一个“蓝”字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日前,光明日报调研组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对9家具有示范意义的单位进行了调研走访,并召集11家涉海单位举行“科技兴海”座谈会,全面了解该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破解其高质量发展的独特“ 密码”。
(一)
近几年来,西海岸新区不遗余力实施高校科研院所招引计划,强化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