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8940字。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回答选择题时,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说中风景描写的严重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所谓现代性冲击。所谓现代性的突出标志,就是一个社会总体意义上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转型。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的发展,不可能不受到社会总体转型的影响和制约。现代城市社会的崛起与传统农业社会的衰微,表现在小说创作上,自然也就是城市小说兴起的同时,乡村小说出现某种意义上的退缩。以城市生活为主要关注和表现对象的城市小说异军崛起,已经是一种客观事实。一般情况下,风景似乎总是与农业社会紧密相关,其在城市小说中的被放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样一来,现在小说中的风景描写,也就合乎逻辑地越来越少了。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或许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方法的影响,无论是文学理论批评,还是作家的实际创作,越来越强调小说这一文体的叙事性特点。在普遍接受并认同小说就是一种叙事艺术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把写作重心放在怎样展开小说叙事才能获得最理想的艺术效果的问题上。需要注意的一个事实是,当叙事日益成为作家们聚焦的中心时,在作家们越来越看重叙事速度快捷的状态下,曾经一度备受重视的那些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某种静止意味的描写,包括环境描写、肖像描写、风景描写等,就很容易被看作叙事的累赘。它们在无形中受到严重的打击,差不多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之中。包括风景描写在内的各种描写日渐处于弱势,也并不只是体现在小说写作领域。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小说的理论研究领域,关注探讨描写的相关文字处在锐减的状态之中。既然文学理论批评界都已经久不谈“大雅”,置各种描写的探究于事外,哪里还有风景描写的空间呢?
文学评论家鲁枢元曾专门撰文提出“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重要命题。大致意思是西方文学自从进入现代主义文学阶段,就在很多方面与此前的文学形成鲜明的区别。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作家们把关注重心普遍地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内部世界,即所谓对精神内宇宙的深度开掘,不仅关注带有理性色彩的意识世界,而且更关注带有相当非理性色彩的潜意识或者说无意识世界。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的阐述,进一步影响中国的新时期文学,提醒中国作家们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向内转”,这样才可以与国际“接轨”。我们发现,中国的很多作家确实开始在小说中“向内转”,致力对复杂深邃的内在精神世界进行挖掘与勘探。内心世界有人性的善与恶,却不会有优美或者不那么优美的自然风景。如此一来,风景描写在小说创作中地位的日渐边缘化,自然也就难以避免。
风景描写在当下小说中难得一见的原因,还与进入现代社会后人类主体性地位的日益强化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在前现代的农业社会,人与大自然之间追求“天人合一”,出现过诸如庄子强调物我之间平等的“齐物论”思想,而在人的主体性地位不断被强化的现代社会,包括风景在内物的地位日渐弱化。如果继续深入探究小说中风景描写缺失的深层次哲学原因,其具体的落脚点可能就在此。
(摘编自王春林《风景描写要服务于作品的艺术追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市小说主要关注和表现城市生活,城市中没有风景,自然也就没有风景描写。
B.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方法的影响,许多作家把小说写作的重心放在了叙事上。
C.在追求叙事速度快捷的状态下,那些静态的描写被作家当作叙事的累赘予以抛弃。
D.小说的创作很少有静态的描写,这使得小说的理论研究也很少有对描写的讨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分四个段落讨论了现代小说中缺乏风景描写的原因,四段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
B.在文中的第一段和第四段的论述中,作者都是先提出观点,然后再围绕其观点展开分析。
C.作者在分析小说中风景描写缺失的原因时,首先将其放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D.文章在论证的过程中,使用“似乎”“差不多”“大致”等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社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给我们的小说创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B.不只是小说,其他的文学体裁中包括风景描写在内的各种描写也日渐处于弱势。
C.对精神内宇宙的开掘,使越来越多的小说创作“向内转”,忽略了对外部的风景描写。
D.风景描写在当下难得一见,其有诸多原因,而现代社会的发展恐怕是最深层次的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寻找细微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太空授课的主要受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青少年和科学爱好者。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太空授课以兴趣激发为主,通过大量精彩的实验和天地对比唤起了大家对科学、对载人航天的兴趣。第二次太空授课则留出更多篇幅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空间站上搭载的科学实验柜和其中正在进行的科学实验,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空间站上的科学研究工作,为科学梦指引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