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210字。

  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年春季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和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业内人士利用自己的第一手资料为公众掀开考古、文物工作的“神秘面纱”。他们积极活跃地用专业的知识直面广大网友对于本行业的诸多好奇和猜测,为大家拨云见日。这个过程,也轻松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不知不觉之中拉近了“考古这件事”与大众的距离。比如b站的up主“王乐仙”,现实中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从事文物修复的工作人员。人们在他创建的“我在北大修文物”视频系列中,可以看到他的办公环境、各类文物的修复过程、北大文博在读学生的实习地等。
  业外的人们,则更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灵敏地发现富有价值的传播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以别出心裁的方式进行趣味解读。往往紧跟热点,另辟蹊径,做出的成果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因为他们的关注点不局限于专业人士的研究点,时常剑走偏锋,“顺路”有所新发现。比如,b站颇有名气的手工区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以制作游戏、动画中许多经典道具走红。在2021年他连续复原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和金杖,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摘编自李韵  吴宜洁《自媒体上的考古圈亮点十足》)
  材料二:
  张家口市兼具了历史古城与奥运之城两种发展优势,要将历史与现实完美地结合起来,借用新闻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向公众展现和共享考古活动中的成果,彰显考古学科的科学价值,推动考古资源社会化,以教育公众为导向,探索出激发公众新知、公众参与的发展路径,最终上升到公众建设考古学的新高度。
  太子城遗址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属于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太子城奥运村项目的占地范围。为了对太子城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与适当利用,在原址建设了考古遗址公园,并致于把遗址公园打造成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冬奥广场。按照既定规划,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建后,从冰雪小镇到正式比赛场地,再到涉奥官员和运动员居住的奥运村,都会从遗址公园里穿过,届时,这里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生动载体。
  建立的崇礼区太子城遗址陈列馆位于崇礼太子城核心赛区,是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标志性项目之一,是向世界展示悠久灿烂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冰雪•双城•盛会——从1202到2022”主题展览已隆重开展,以时空对话的形式,系统展示太子城建造、宋金时期社会生活、各民族融合发展、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历史,讲述“双城”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助力北京冬奥。
  (摘编自刘文清《智慧东方•公众考古的实践与思考》)
  材料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变革产生的新媒体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书籍等传统媒介进行深度融合,并进而复杂演绎,从而将文化考古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风趣幽默的内容恰当地传达给公众,引起公众对于考古的新认识、新理解,以便推动考古事业的全面发展。
  融媒体时代公众考古大众传播的发展和新模式的探究,对我国公众考古事业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意义。在融媒体时代,虽然考古工作者为了向大众传播考古知识,积极地向融媒体新模式靠近,但是在融媒体新模式发展过程中,大众考古融媒体信息传播仍然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诸如大众传播参与度不高、公众对考古的新闻遗忘率呈加速上升趋势、无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融媒体时代的考古新闻内容等许多不足。
  面对以上问题,如何构建新时代融媒体发展下公众考古大众传播的新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考古工作者需要主动锚定社会热点与公众考古热点之间的话题衔接性。特别是在公众考古核心关注点上,要及时与社会公众的关切、社会公众自身现实体验和社会公众热点讨论话题主动建立联系,形成热点关系迁徙。例如,由夏季吃香瓜这一话题延伸出西汉刘贺墓和其他墓葬考古发掘中古人体内的香瓜子遗迹等,从而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引起观众的兴趣。以更加平实化、大众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日常生活内容设置热点话题,从而使考古发掘从严肃性、无趣性走向平常性、有趣性。例如,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当中,故宫文物修复人员原来刻板严肃的印象,经过融媒体的传播,使大众熟知其清新的形象、平实的生活节奏、与大众并没有二致的生活状态,极大地拉近了融媒体传播下考古人员、考古工作与普通人之间的感情联络,从而使话题的热点可持续。
  注重公众体验感,注重新闻传播的事实规律与公众接纳程度之间的融合度,是新闻传播进行再循环、再传播的重要方法。一是在传播形式上要以更加多样化、方便化和体验感较强的传播方式将考古信息传播给大众;二是在进行考古消息传播过程中,要增加一定比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公众的参与度逐渐提升;三是适当增加考古发掘背后发掘工作人员、考古工作者、发掘地周围环境和新闻猎奇性等方面的宣传报道,以此来增加关注度。
  (摘编自李强《浅谈融媒体时代公众考古大众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推动公众考古发展的过程中,考古专业人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使考古与大众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之间得以拉近。
  B.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已成为中国最具文化底蕴的冬奥广场,体现出张家口市历史古城与奥运之城的“双城”发展优势。
  C.只要公众考古做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深度融合,公众就能对考古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考古事业全面发展。
  D.考古工作者主要通过增加热点话题的数量,让严肃而枯燥的考古发掘变得大众化、趣味化,以情感维系话题的热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是b站的up主,“王乐仙”和“才疏学浅的才浅”虽然专业不同,但都利用自媒体为考古的公众传播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B.张家口“冰雪•双城•盛会——从1202到2022”主题展览,借助时空对话,系统展示太子城建造等内容,推动考古资源社会化。
  C.当前,大众考古融媒体信息传播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因为融媒体自身的不足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D.由于把夏季吃香瓜这一话题和墓葬考古发掘中古人体内的香瓜子遗迹联系起来了,考古工作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得以缩短。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三相关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博主通过微博发起挖宝图、搜索等热点话题,吸引社会大众持续关注张献忠沉船金银财宝考古现场。
  B.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队的领队在微博上时不时分享自己的考古发掘日常,诙谐地科普一些专业知识。
  C.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从冰雪小镇到正式比赛场地,再到涉奥官员等居住的奥运村,都会从遗址公园里穿过。
  D.在考古发掘刘贺墓时,各路媒体通过图文、视频、小程序等进行爆炸式传播,使公众对刘贺墓的考古发掘过程持续性关注。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4分)
  5.如果你是一位非考古专业的抖音网红,想要拍一个关于三星堆文物发掘的短视频,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粉丝团队,那么上面三则材料能给你哪些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打  赌 契诃夫
  一个黑沉沉的秋夜。老银行家在他的书房里踱来踱去,回想起十五年前也是在秋天他举行过的一次晚会。在那次晚会上,来了许多有识之士,谈了不少有趣的话题。他们顺便谈起了死刑。客人们中间有不少学者和新闻记者,大多数人对死刑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这种刑罚已经过时,不适用于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而且不合乎道德。照这些人的看法,死刑应当一律改为无期徒刑。
  “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主人银行家说,“我既没有品尝过死刑的滋味,也没有体验过无期徒刑的磨难,不过如果可以主观评定的话,那么我以为死刑比无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