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00字。 2022年新高考Ⅰ卷语文作文(本手、妙手、俗手)点评与分析
2021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卷Ⅰ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高考作文关注方向一览表
试题 命题 关注方向 行文关键词 文体要求
全国甲 可为与有为 感受党史
信仰滋养
时代与自我 大有可为的时代
有所作为的青年 自选文体
全国乙 追求理想:弓、矢、的 人格情怀
家国认同
自身发展 理想目标
自身修养
付诸行动 自选文体
全国新高考Ⅰ 体育之效自强精神 强弱辩证
时代责任
自强不息 体育之效
勤自锻炼
增益不能 自选文体
全国新高考Ⅱ 写人与做人 价值判断
青年思考
生命启示 藏而不露
不偏不倚
缓缓而出 自选文体
北京卷 1、生逢其时
2、成熟的模样 时代使命
个人成长
道路选择 时不我待
真正成熟 议论文/记叙文
上海卷 时间沉淀与事物价值 价值判断
认知 沉淀
认识 文体不限
天津卷 纪念日 家国情怀
牢记历史
展望未来 路标
初心
岁月厚重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浙江卷 得与失 生活经历
人生态度 得与失
起点终点过程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认真解读新课改以来的高考作文试题发现,2016年后出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横扫作文命题的趋势,可以视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时代到来。2019年的9道作文题呈现出限制性和开放性相对平衡下的多元思维,命题注重作文的情景化和现场感。2020年高考10套作文题主要通过新材料的命题与应用性文体相结合的模式,让考生将个人在集体、社会中所面对的问题和思考表达出来,命题紧贴时代精神,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事件。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作文命题“守正创新”,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该作文材料由“体育之功效”延伸到对个人、集体、国家强与弱辩证关系的思考,强调后天的自律、自信、自强的重要性。作文题目的表面上在谈体育自强,但决不能仅停留在“强身健体”上,而是要纵向和横向上全面、深入思考。纵向方面,要从个人层面拓展到集体、国家、民族强弱的辩证分析上;横向方面,可从个人身体层面拓展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层面。其基调是“强与弱的思辨”。这里有对强者的警醒,对弱者的勉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而为弱者,不必气馁,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自可成为强者,语气里充满了自信与坚定。
2022年的高考作文题“下好本手棋”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来了。古人教育以培养君子为目标,倡导君子应有八雅。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善诗者韵至心声……在年幼的孩子眼中,一盘棋仅是一场游戏;在忙碌的白领眼中,一盘棋多少能看出企业的一些商机;在饱经风霜的老者眼中,一盘棋就是人生的无数奥秘……只有运筹帷幄,下好人生的每步棋,我们的人生才能在棋盘上变得丰富多彩!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可枝荣,学习强调基础扎实。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要“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强调基础对于青年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新高考I卷写作试题借围棋学习中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巧妙类比。
材料强调“本手”的“合乎棋理”和“功夫扎实”“理解深刻”,意在启示一线师生,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阐明目标远大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遵循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创新。
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I选用关于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事迹的材料。栾恩杰正是下好本手棋的突出代表,为了祖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甘做螺丝钉,服从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克服科学研究中的重重困难,不怕失败、艰苦奋斗,为中国科技发展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引导青年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回首所来径”,近三年以来的高考作文题目着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生,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依托高考语文的学科特点,紧紧扣住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巧妙设题,让考生在解题作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试题通过精神滋养、文化浸润、立体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自然融入作文命题之中。近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更为凸显以“三大文化”为载体的价值导向。在这一价值导向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建构真实的交际语境,优化提示性材料、写作指令与具体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表达。预测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将进一步凸显价值引领功能;同时将创设更为复杂的文化情境与更为真实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导向。
总之,高考也是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教育的重要趋势——直面现实关切,反对套路文章,注重文化浸润,全面提升素养。滥用排比“三板斧”、雷同事件、空言泛语,此类模板式作文往往并不可取。情感丰沛、思考独特的高分作文,源于作者丰富的内心空间、真实的生命体验。高考作文透露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考查重点,更长远地来看,语文能力的提升有赖于人文素养的积累,孕育于对阅读与思考的热爱,需要长期的浸润。
审题立意
考生要做到一题“四审”——审材料,审提示,审要求,审命题意图;明察“四同”——与时代同行,与教育同频,与教改同步,与成长同步。考生只有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