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9030字。

  安徽省阜阳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通常理解的“性善论”,是说每个人都有善性,或者说人具有成为好人的潜质。这种从道德范畴理解孟子的“性善论”,不能算错,但孟子的“性善论”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就《孟子》文本来说,善的最终考量标准要落到为政者是否尽到了“民之父母”的责任之上。
  为民父母,要有“不忍人之心”。如果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立即会激起“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恻隐之心”,是人看到他人或者其他生命面临死亡或危难时,内心受到刺激而产生的疼痛感。孟子发现,这种“不忍”之心就是人的潜在善根,是人的本能,“良知良能”。孟子讲的“求放心”,王阳明讲的“致良知”,皆是以此为根底。
  《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发现了齐宣王见牛的“不忍”之心,这是判断王具有行“仁政”能力的重要依据。人虽然与禽兽异类,但是人与禽兽都有生命。如果君子对于禽兽有不忍之心,那么,对于同类,“不忍”之心应该更强烈。孟子论证“不忍之心”的前提是“见”。这与论证“孺子将入于井”的思路是一样的。“见”与“未见”给人带来的内心感受不一样。“见”而“不忍”,即有“仁之端”,具备行“仁政”的前提。
  孟子又与齐宣王讨论了“非不能也”与“而不为也”的问题。应该去做,又可以做到,而不去做的事,就是“不为”。不应该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事,是为“不能”。既然对牛有“不忍”之心,就有了仁爱之端,具备了行“仁政”的基础。
  齐宣王或许被孟子描绘的“仁政”蓝图打动了,就请孟子教他如何做。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无恒产而有恒心”是对以士君子为代表的为政者的要求。孟子认为,士君子修身养德,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与文化使命的承载者,那么,恒心与毅力按道理必然要比百姓坚定。恒心即常心,无论身处什么境地,都可以自我约束,遵守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士君子为政,就如同农民种田,各司其职。如果百姓没有田产(恒产),就会失业。没有恒产的百姓,将会走向何方?这是士君子应该替百姓考虑的问题。百姓在恒产的前提下,安分耕作,缴纳赋税,养活为政者。因此,为政者要尽心尽责地“制民之产”,保障百姓的生存与生活。百姓的生存与生活如果出了问题,首先不是百姓的责任,而是为政者的责任。
  可见,孟子论述的,虽有“人皆有之”的表述,但是其落脚点不在于要求百姓都能做到,而是要求为政者必须做到。如果为政者没有“不忍之心”,就缺乏“仁爱之心”,没有“仁爱之心”,当然无法“推恩”于百姓,也就无法承担其作为为政者的责任。
  从《孟子》文本看,孟子阐释的“性善论”与其“仁政”学说密不可分。《孟子》书中,孟子与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的对话,主要内容是阐发“保民而王”的仁政学说。孟子的良苦用心在于,试图说服当时的国君做一个有责任的“为民父母”的仁君。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性善论”主要在于说服为政者要有“仁爱之心”,而这颗“仁爱之心”的检验标准,就是为政者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摘编自孔德立《孟子论为政者的仁爱与责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的“性善论”摒弃了人们通常理解的“性善论”内涵,赋予“性善论”全新的含义。
  B.王阳明的“致良知”是建立在孟子的“求放心”基础上,并继承发展起来的。
  C.孟子认为统治者具备行“仁政”能力的表现是“见”而“不忍”,即有“仁之端”。
  D.孟子论述“仁爱之心”的重要落脚点是强调对统治者的要求高于老百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行文中使用“通常”“或许”“从这个角度来说”等说法,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B.文章集中探究了孟子启发齐宣王行“仁政”的过程,顺理成章地指出为政者要尽心尽责。
  C.文章紧扣《孟子•梁惠王上》论证孟子“性善论”的实质内涵,既有理有据又通俗形象。
  D.文章开头提出了性善论的考量标准,结尾处重申此观点,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见”而“不忍”,即有“仁之端”。反之,如果“见”而能“忍”,那么为政者的行为只能勉强符合孟子的标准。
  B.“无论身处什么境地,都可以自我约束”。也就是说,为政者要有“不忍”之恒心,但不能强求百姓也有“恒心”。
  C.按照孟子的论证,百姓流离失所,“放辟邪侈”,犯法之后,官府去抓,那就是罔民。罔民即为政者失责。
  D.梁惠王虽然采用了为民举措,但没有推恩于百姓。所以孟子认为只是“五十步笑百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要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百年来,人类不断探寻地外生命的痕迹,虽然没有发现外星人的无线电波,但发现了另外一种更为诡异的信号。
  2007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邓肯•洛里默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射电信号痕迹,这个射电信号发生于2001年7月24日,位置在小麦哲伦星系方向偏离3度的虚空中,在那短短的5毫秒内它就是夜空中最耀眼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