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20字。
《社戏》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1.阅读文章,梳理内容,感受小说的跌宕起伏。
2. 细读文章,抓住关键词,感受平桥村人的质朴、善良、大方等优良品质。
3. 关注作者的叙事视角,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通过圈画关键字词,感受人物形象,明确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我们先来看一下单元导语,注意这两句话,我们一起再读一下,“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经典的作品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板书: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 在学习《社戏》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作者鲁迅,谁来介绍一下?
明确: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鲁迅先生一生著作颇丰,我们曾学习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于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社戏》选自于他的小说集《呐喊》。
设计说明:关注导语,明确单元学习要求;回顾作者,积累主要文学常识,回顾学习经历。
二、阅读文章,梳理内容
本文多以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的口吻来叙述,只有一处不是,我们一起读一下文章最后一段。从“一直到现在”可以看出,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儿时的那些事已经过去很久了,“我”已经长大成人,可我念念不忘那夜的好豆和那夜的好戏。究竟这豆好在哪里?这戏又好在哪里?我们一起来阅读文章。
1.看戏经过
从表格可以看出,随着“看戏”这件事一波三折,“我”的心情也跌宕起伏,“我”的心情随看戏变化着,但有一处反常——“我”在看了一出极其无聊的戏后,却感到极大的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源于戏本身,而在戏外。在戏外,我经历了哪些乐事?
2.归航路上:
阅读文章23段,请以“我听到________,我看到________,我感到_________。”的句式,梳理一下“我”在返程时有哪些“快乐”的体验。
明确:归航途中,夜色沉沉,但“我”听到小伙伴们嬉笑着议论着戏子,“我”感到热闹欢快。听到船头响亮的击水声,船头浪花飞溅,航船载着我们飞速地返航,甚至老渔夫都夸赞我们划船的技艺高超。“我”感到自豪、畅快。“我们”看戏的失望心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过渡:随后“我们”又有了怎样的奇妙经历呢?——偷豆、吃豆
阅读文章24-27段,在文中圈画出描写小伙伴的语句,思考这些描写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在书旁做批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