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810字。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始于汉末,但“自然美”真正成为一种美学范畴则是到20世纪初在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之下才出现的。
  1904年王国维在他的《红楼梦评论》中谈道:“故美术之为物,欲者不观,观者不欲;而艺术之美所以优于自然之美者,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也。”王国维由于受康德、叔本华的审美非功利性思想的影响,强调艺术美的去欲望化、去功利性,而自然美则很难摆脱与现实利害的纠缠,故此艺术美优于自然美。中国古人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擅“究天人之际”,冀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伦理上往往表现为“君子比德”说,与西方的自然美观念相去甚远:前者是一种道德之美,山川草木寄寓的是人格;后者则是人情化、情趣化,体现了人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灵自由。王国维之后,真正奠定自然美理论基础的是朱光潜。
  朱光潜在《什么叫做美》中这样谈道:“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并进一步指出,心物之间的关系并非“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他强调说,心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机械、被动的应激反应,而是要展示出人的性格、情趣、情感,即“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意象的产生以及如何产生决定于“心灵的创造”,即情趣之表现。为什么同样的一枝花,高兴的时候你见它在笑,悲伤的时候你见它在哭?花自是花,花就是它本来的那个样子,但是它呈现出何种意象却为人的情感、情趣和性格所左右。正因为如此,朱光潜宣称:“美是创造出来的,它是艺术的特质。”
  朱光潜认为:“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当你欣赏一颗古松、一座高山或一湾清水的时候,你所见到的松、山、水已经不是它们的本色了,古松、高山、清水已经在你的啧啧赞美声中被人情化了。每个人的情趣不一样,在内心中所形成的意象也不一致。“艺术化,就是情感化和理想化。”自然就像生铁,生铁要成为钟鼎,就须得有熔铸的烘炉。所谓的自然美,其实是经过熔铸之后的艺术美,它是艺术家心灵的作品,已不是自然本身。朱光潜曾多次引用法国画家德拉库瓦的一句话:“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这话既通俗又耐人寻味,即自然只提供美的材料和可能性,只有人的天才和情趣才能将自然铸就成为《红楼梦》《陶渊明集》等这样的大书。“美是创造的”,而不是现成的。当我们宣布自然为“美”的时候,自然就已经成为“表现情趣的意象”。在那个时候,自然已经不再是生糙的自然,而是已经成为“艺术品”。
  (摘编自朱仁金《朱光潜论自然美——从自然“不美”到作为“美的条件”》)
  材料二:
  王国维和朱光潜在分别接受叔本华和克罗齐的过程中,限于多种因素,显示出接受方式上的基本差异。
  王国维的接受具有明显的单一性,而朱光潜则几乎一开始就表现出折衷综合的倾向。所谓单一性是指王国维对叔本华、康德及其他西方哲学家的接受中,没有刻意融合不同的理论以形成自己的综合性体系。而所谓综合性,是指朱光潜在接受过程中有不完全自觉地融合各家美学观念于一体的倾向。王国维的时代,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引介正处于初始阶段,接受的方式比较简单,一般都只是以西方某一家为介绍或评述对象。接受的单一性,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但就接受过程而言也自有其优势,那就是更容易准确地把握接受对象,不致因为要融合各种观念而产生牵强附会的缺失,而这种缺失是综合
  (摘编自姚爱斌 《王国维朱光潜接受西方美学方式比较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美使人容易忘记物我关系,自然美难免受现实利害关系影响,这是王国维的艺术美优于自然美观点成立的前提。
  B.不同于西方的自然美,中国的自然美在山川草木中寄寓的是人格,而西方的自然美表现的是人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灵自由。
  C.王国维接受西方哲学具有明显的单一性,没有刻意融合不同理论形成自己的体系,朱光潜则完全主动融合各家美学观念。
  D.朱光潜接受西方美学观念时,不一定能立刻深入接受对象,也从来没有达到充满激情的程度,但他的接受过程是持久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国维接受了康德、叔本华的审美非功利性思想,认为自然美应该摆脱现实利害关系。
  B.朱光潜认为心不是对物的机械、被动的应激反应,而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人的情趣。
  C.如果朱光潜能准确把握接受对象,就不会产生因为要融合各种观念而牵强附会的缺失。
  D.与叔本华天才论和悲观主义气质产生的强烈共鸣,是王国维美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
  3.材料一中朱光潜认为“美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下列选项中能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朱狄《当代西方美学》:“如果没有人的想象活动,自然没有哪一部分是美的。”
  B.狄德罗《论美》:“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
  C.黑格尔《美学》:“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反映。”
  D.李联明《美的本质论辩》:“美是主观与客观二者的和谐契合。”
  4.材料一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综合王国维、朱光潜两位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做法,你认为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会有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 舍
  胖菊子看到东阳吓得不行,搓了搓脸,想出一个缓兵之计。她自个儿也不是老三瑞全的对手,她要去学校和瑞宣见一面。
  “大哥,”胖菊子对他说,“咱们可是一家人。”
  瑞宣的脸红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