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800字。 部编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逐渐成为一种流行元素,穿汉服也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达500多万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消费时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国潮”。
国潮作为现代时尚景观中的独特呈现,其内容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外在形式则吸纳并融汇了当代大众审美。这种先锋与复古碰撞的创意,在追求个性化表达的青少年群体之中颇具吸引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搭上国潮的列车。除了已经流行起来的汉服、破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为各大景区标配的特制文创雪糕,白酒、口红、家具、家电等常见的消费品也都推出了各自的“国潮款”。
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西方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我国也在朝这一方向加速推进。在后现代社会,商品不再是仅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更具有符号价值,人们消费某种商品,更多是为了获得商品所承载的符号意义。兵马俑造型的文创雪糕不比普通雪糕更甜,但正如网友所言:“逛着兵马俑吃着兵马俑造型的雪糕,有种穿越回秦朝的感觉,口中甜丝丝的味道勾起了我对那个朝代的无限好奇,引导着我重新学习了一遍秦朝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购买和消费国潮产品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在使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走进并了解传统文化。
国潮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可是,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轻其里。比如,一些品牌对于国潮的理解还停留在龙凤、图腾、繁体字上,甚至从古代随意挑选一个物件并将其化作具体“符号”印在服饰上,再染上年画风格的配色,就为自己打出国潮的噱头。这些附庸风雅的产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潮产品,说白了,不过是把传统文化当作装点门店的“包装纸”。还有一些国潮产品在设计中跟风猎奇,把诗文字词、典籍图画、车马舟船等古风元素进行生硬嫁接或胡乱杂糅,通过所谓后现代艺术化处理装饰门脸以示复古。更有甚者,张冠李戴,把日韩风当成国潮范。如此的国潮产品,降低自身文化品位事小,阻碍文脉传承事大。
国潮不是一种简单的包装,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深度融合,是一种精神哲学和文化信仰。国潮产品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度提炼萃取,同时还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解决好“体”与“用”的关系,即传统文化到底是品牌营销的策略手段,还是产品应该具有的内在品质,毫无疑问,国潮产品的流行很大程度上缘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寻根热情。从文化的现代化演进来看,国潮产品厚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是本土文化精神现代化重构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活泼的时代性。如果把传统文化当作创造经济价值的手段,把国潮产品生产等同于一般的工业化制造,那就矮化了国潮的社会价值与精神意义。
(摘编自唐尚书《国潮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包装》)
材料二:
毋庸置疑,“国潮”火爆正当时。但是,在其火爆之下仍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问题正在破坏着年轻人对“国潮”的好感。
关天玥就是被现象级火爆产品裹挟的“受害者”。谈起自己购买“国潮”的经历,关天玥无奈地叹了口气。“我就是彩妆摆设爱好者,”她调侃,“买一家换一家。”在关天玥看来,大部分她所购买的“国潮”彩妆,几乎都是打着国风元素和国货情怀吸引消费者,但是除了外包装之外,最重要的部分——内里却不能满足使用感,过度营销狂欢之后,失落感往往会包围她。“当卖完情怀,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韭菜能被割。”她说。
这也是当前“国潮”市场存在的现象。在她看来,虽然“国潮”发展势头正猛,但整个市场却鱼龙混杂。一方面,不少企业在过度营销“囯潮”。“不仅服饰,日用品、美食、家电……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说‘国潮’,任何品牌挂着‘国潮’就可以成为‘国潮’。”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商家,打着“国潮”的噱头,实际只是在做简单的中国元素的叠加,做工粗糙,更谈不上能有核心的品牌文化。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张庆辉认为,市场是未来“国潮”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些问题应该靠市场的优胜劣汰来解决。而董妍认为,从国家层面制定一个整体的行业质量标准也刻不容缓,在此基础上,品牌才能在兼顾时代精神的同时,去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打造品牌文化。
(摘编自张雅婕《“国潮”崛起正当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潮作为现代时尚景观中的独特呈现,其产品创意体现了当代大众审美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
B.在后现代社会,人们消费某种商品不再看重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获得该商品所承载的符号意义。
C.打着国潮的噱头,把传统文化当作装点门店“包装纸”的产品,根本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潮产品。
D.过度营销“国潮”,或打着“国潮”的噱头忽视消费者使用感受的行为,都在破坏着年轻人对国潮的好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网友对兵马俑造型雪糕的评价可以看出,国潮产品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其使用价值得到提升。
B.国潮不是一种简单的包装,只要在产品设计之初解决好了“体”与“用”的关系,就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C.“当卖完情怀,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韭菜能被割”,关天玥的话透露出对仅注重包装的国潮产品未来发展的担忧。
D.针对“国潮”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与张庆辉的观点相比,董妍的观点更加全面、深刻,也更符合国潮发展的实际。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材料一第4段观点的一项是( )
A.故宫上线了故宫元素的立体书籍
B.白酒企业将新产品命名为“何以解忧”
C.某博物馆推出线上360全景逛展
D.某汉服品牌举办汉服艺术推广活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某文创公司想邀请您设计某款国潮产品,结合材料内容,你认为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不再看重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获得该商品所承载的符号意义”错误, 原文说的是“人们消费某种商品,更多是为了获得商品所承载的符号意义”,并不是“不再看重使用价值”。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国潮产品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错误,根据评论“有种穿越回秦朝的感觉,口中甜丝丝的味道勾起了我对那个朝代的无限好奇,引导着我重新学习了一遍秦朝的历史”可见,这里不能看出“文化自信”被唤醒,主要体现的是“购买和消费国潮产品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B项,“只要……就”太过绝对,原文只说“国潮产品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度提炼萃取,同时还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解决好‘体’与‘用’的关系”,但并不是说只要解决了这关系,就能获得持久生命力。D项,“与张庆辉的观点相比,董妍的观点更加全面、深刻,也更符合国潮发展的实际”错误,董妍和张庆辉是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观点,并不能辩证其优劣。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第四段的观点是“国潮产品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度提炼萃取,同时还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解决好‘体’与‘用’的关系,即传统文化到底是品牌营销的策略手段,还是产品应该具有的内在品质”。B项,尽管取了个有内涵的名字,但其内在品质并没有深度萃取,是属于品牌营销策略,不能支撑观点。C项,“线上360全景逛展”不属于“国潮产品”,而是新技术的运用,不能支撑观点。D项,“汉服艺术推广活动”没有体现内在品质,是一种品牌营销策略,不能支撑观点。
4.材料一是层进式结构,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先给“国潮”现象下定义,再分析国潮受欢迎的原因,接着提出国潮产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层层深入,议论透彻。【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先介绍“国潮”是什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消费时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国潮”。第二段介绍“国潮”的特点:其内容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外在形式则吸纳并融汇了当代大众审美。和“国潮”受年轻人欢迎,因而产品众多的现状。第三段挖掘国潮产品大量涌现和受欢迎的原因,“商品不再是仅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更具有符号价值”“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走进并了解传统文化”。第四段指出“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轻其里”“把传统文化当作装点门店的‘包装纸’”“一些国潮产品在设计中跟风猎奇”“张冠李戴,把日韩风当成国潮范”等问题。最后一段提出“国潮”长久发展的办法:需要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度提炼萃取,同时还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解决好“体”与“用”的关系。结构上来说层层递进,分析鞭辟入里,说理清楚透彻。
5.①在内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外吸纳融汇当代大众审美,打造真正的国潮品牌。②抓住消费者心理,注重以时尚的形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从而引导人们走进并了解传统文化。③不要把传统文化当做装点门面的“包装纸”,要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度提炼萃取,还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解决好“体”与“用”的关系,注重内在品质。④不要只卖情怀而忽视内在品质,应该提供给消费者内外兼美的商品。⑤注意市场需求和行业质量标准,兼顾时代精神的同时发展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打造品牌文化。【解析】本题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国潮作为现代时尚景观中的独特呈现,其内容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外在形式则吸纳并融汇了当代大众审美”可见,应该着重于在内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外吸纳融汇当代大众审美,打造真正的国潮品牌。“商品不再是仅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更具有符号价值,……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走进并了解传统文化”可见,要抓住消费者心理,注重以时尚的形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从而引导人们走进并了解传统文化。“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不过是把传统文化当作装点门店的‘包装纸’”“国潮产品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还是产品应该具有的内在品质”可见,应该“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度提炼萃取,同时还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解决好‘体’与‘用’的关系”。根据材料二“大部分她所购买‘国潮’彩妆,几乎都是打着国风元素和国货情怀吸引消费者,但是除了外包装之外,最重要的部分——内里却不能满足使用感……”“当卖完情怀,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韭菜能被割”可见,不能只卖情怀而忽视内在品质,应该提供给消费者内外兼美的商品。“这些问题应该靠市场的优胜劣汰来解决”“从国家层面制定一个整体的行业质量标准也刻不容缓……去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打造品牌文化”可见,要注意市场需求和行业质量标准,兼顾时代精神的同时发展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打造品牌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北京的夏天
肖复兴
老北京人的夏天吃食,可谓五花八门。早年间,老北京是把面食统统都叫成饼,分为汤饼、炊饼和胡饼三类。胡饼是舶来品,火炉里烤的,如现在吃的烧饼;炊饼是上锅蒸的,如现在吃的馒头;汤饼便是面条,当然还包括馄饨,《长安客话》里记载:“水沦而食者皆为汤饼。”
如今,北京人已经不叫汤饼了,面条从何时叫顺了口,我不大清楚,但清楚面条的种类虽然现在很多,但已经远不如以前丰富了。很多面条,如今吃不到了,手艺失传了,比如“蝴蝶面”。《旧京纪事》里说的:“蝴蝶面、水滑面、手掌面、切面、挂面……”水滑面大约说的是过水面,手掌面说的是刀削面,这个蝴蝶面,我是不知道究竟是一种什么面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