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600字。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2分)2021年10月2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迎来倒计时100天。学校策划推出“继往开来,我看冬奥”系列微视频拍摄活动,你所在的班级负责拍摄“活化传统,赋彩冬奥”这一集,着力于从冬奥元素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为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加油助力。
微视频的片头要灵动自然,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将片头补充完整。( )
A. B. C. D.
2.(4分)微视频第一部分,讲述我团冰雪运动悠久的历史。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材料,请帮他们解决在配音和制作字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国北方地区生活的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开展了多种与冰雪共生共存的生产、生活活动,在历史发展和变迁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文化。
唐代时期,北方民族以滑冰开展狩猎活动,有些以木棍为杖滑行代步,也开始制作一些冰车、冰橇等,形成了原始的滑冰器具;宋代以后,滑冰运动被称为“冰嬉”,并且以人力牵拉的“冰床”作为滑冰工具已非常成熟;元代时期便有了动物牵拉的形式,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纪录了狗拉冰橇的情况;明代以后,冰上运动发展更为专业化、多样化,冰上活动广泛应用于军事活动中【甲】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部落时,依靠高超的滑冰技术赢得了数场战役,满族的“轨鞭滑子(简易冰刀鞋)”大大增加了冰上活动的技术;清朝是冰上运动的黄金时期,随着满族入关,许多冰上活动如“冰嬉”“冰床”等【乙】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发展,冰上活动的竞技性、娱乐性得到了极大地丰富。
(1)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错误的一项
A.“纪录”应写为“记录”
B.“嬉”应读为“xī”
C.“竞技”应写为“竟技”
D.“应”应读为“yìng”
(2)有同学对【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3.(6分)微视频第二部分,讲述北京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要素。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镜头一:会徽设计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其丰富的形态变化推动了艺术发展,美学内涵深厚。北京奥运会会徽将运动人形与汉字“京”相结合,巧妙借用传统印章形式,表达北京将“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的庄严承诺。在设计北京冬奥会会徽时,设计团队同样以汉字为基础,着力呈现厚重的东方底蕴。同时,为向世界展现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设计团队创新设计手法,赋予视觉形象以国际化的现代风格。
镜头二:奖牌设计
受古代铜镜上的同心圆启发,北京冬奥会奖牌设计成五环同心的圆环奖牌。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弦玉壁等为视觉来源,弦纹之间做打凹处理,表达与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玉壁形制的一致性,体现双奥之城的文化联系。奖牌取名“同心”,一方面与奖牌的形象设计来源有关,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天地和•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同时也象征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参与冬奥、共享冬奥。
镜头三:火炬设计
北京冬奥会火炬名为“飞扬”,造型极具动感和活力,颜色为银色和红色,象征着_______。火炬由祥云纹样“撑腰”,从祥云纹样向剪纸雪花图案自下而上逐渐过渡,旋转上升,如彩带舞动,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火炬图案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双奥之城”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还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构建起一套完整形象景观设计系统,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初步探索,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形象景观设计理念和体系不断成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直观窗口。由此可见,具有中国特色的休育形象景观设计,【甲】一味拷贝、堆积传统文化意象,【乙】对传统文化合情合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温暖世界,照亮冰雪,激情飞扬,冰火相约
B.温暖世界,激情飞扬,冰火相约,照亮冰雪
C.冰火相约,温暖世界,激情飞扬,照亮冰雪
D.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
(2)下列选项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未若柳絮因风起。
(3)根据语境,结尾段中的画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改为: 。
(4)文段中【甲】【乙】两处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不但【乙】而且
B.【甲】不是【乙】而是
C.【甲】因为【乙】所以
D.【甲】不仅【乙】而是
4.(3分)微视频最后部分,点明传统文化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关系。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我国传统冰雪文化运动留下的各类古籍文献、文化遗迹、珍贵文物等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到来,以冰雪运动为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互促进、互为融合,在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中迸发出新风采。让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向世界交出一份冬季奥运会的中国答卷。
(1)请根据上述文段,分析我国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意义。
(2)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参与激情冰雪运动,请你在短片结尾设计一则宣传语。
示例:活化传统文化,赋彩北京冬奥!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5.(4分)默写。
(1)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江面开阔、船只顺风行驶景象的诗句是: , 。
6.(5分)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与本诗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都写出了诗人李白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请你分别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7.(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②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诚子书》
(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①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②,不学,则合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③战?
(欧阳修《诲学说》)
注:①[害]妨害:妨碍。②[迁]变化。③[念]思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将复何及 白雪纷纷何所似
B.年与时驰 元方时年七岁
C.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非淡泊无以明志 匹夫不可夺志也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理解: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看出,作者认为“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条件。
B.学须静也。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
理解:“学须静也”说明学习必须静心专一,“静”只是表示单纯的内心宁静专一,没有丝毫淡泊名利的意味。
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着时光急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理解:强调一事无成的悲惨结局,告诫儿子早日成就功名,循循善诱,情真意切。
(3)请结合以上两则选文的内容,说说学习对个人成长有哪些重要意义。
三、名著阅读(共5分)
8.(5分)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请结合《西游记》或《朝花夕拾》的内容,谈谈它是如何陪伴或指引你的学习生活的。(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9.(11分)阅读《大地之灯》,完成问题。
大地之灯
寒 石
①入梅之后,雨雾迷离,天地晦暗;大地需要照明,众生需要照明,“该掌灯了”。
②荒野众生,蚂蚁个小,腿短而细,在泥泞中跋涉,它得找准落脚点,有灯指引才不会沉陷;瓢虫飞不远,又不得不飞,每一次起飞都是一种冒险,更需要灯照明,避免一头撞上一株草;兔子这家伙眼大无光,雨季更需要灯光,不然它会找不到一棵青菜或胡萝卜的位置……
③天空之灯,是月亮、星星,当然也包括太阳。大地之灯,不同时节以不同形式呈现:春天是各色花儿,那些灿若繁星的花朵,把初醒的大地装扮、照亮。入夏之后,就变成了果实,最早点亮的是一些姓草或树的莓们。
④草或树的莓们,真的是为灯而生的吧。它们一生下来,就是灯的模样,长大成熟了,红亮得能放出光。鲁迅说它“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难道他不觉得更像是小珊瑚珠攒成的一盏小灯笼吗?一粒粒小珊瑚珠鲜红、透亮,每一粒里面都有一粒燃烧的火种,无数这样的火种攒在一起,就是一盏盏红彤彤、美丽可爱的小灯笼。它们有的系在一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